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wei080 福音书之“天国”神学观

专题讨论 活水之声录音室 1073℃ 0评论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撰稿:楷文
wei080 福音书之”天国“神学观


福音书之”天国“神学观


引言

施洗约翰以一句“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打破了已沉寂了四百年的寂静。仿佛随着这句宣告的开始,有关天国的信息大量地出现在耶稣的教导与谈论中。那天国到底是什么呢?是指“天堂”吗?是指“神的国”吗?还是另有所指呢?伴随着这众多的疑问,我们需要回到“他”出现的根源。“国度”是耶稣基督非常独特的信息焦点。耶稣的比喻是对于国度的比喻,八福是国度的应许,而祂教导门徒的祷告(主祷文),即是祈求神国度的降临。本篇专文将在福音书中,去了解福音书中的“天国”观念。但在开始讨论新约福音书中的“天国”观之前,笔者认为基于新约与旧约之间紧密的连系,在此需要先讨论一下新旧约中“神国”的观念,然后再作深入的福音书有关中“神的国”的探讨, 以促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福音书的“天国”观。研究范围:神国这一论题的范围其实相当广,因此笔者将范围主要设定在马太福音中耶稣之于神国的比喻,藉由这一系列的比喻窥探神国的雏形。

一,新旧约中的神国观

(一)旧约中的天国观

虽说我们无法在旧约当中寻找到“神的国”或“天国”的踪迹,但是在字里行间不难发现其中充满了神国度思想。在以色列历史中,我们的神被表明为以色列的王。[1]在旧约中的神的国,可以从创世纪十二章1-3节看出端倪,上帝应许列祖在他执政掌权底下,上帝的子民将会得到应许之地,而成为上帝的子民。神的国的启示始于亚伯拉罕基本的应许,进而藉着救赎的历程(出埃及),最后达到应验的高峰(王国)。[2] 高伟勋 (Graeme Goldsworthy) 认为上帝的国是上帝统治的范围,即便是亚伯拉罕也必须先以“信心”来承接上帝的国度。这样一种对神的国度诠释与福音书当中看到“神的国”或“天国”在字面上的意义有着极大的不同。在旧约中所谈到的“神的国”,对犹太人而言是一个可以落实的政治实体,是一项上帝对以色列民伟大的应许,应许给予土地,和一个“上帝主权”的政府。上帝对以色列人关于“神的国”的应许,是拥有主权、人民和土地的应许,是一个相当具体的象征。[3] 旧约中的国度需要以“信心”来承受,相信上帝有一天会介入这世界将他自己的王权建立在这个世界上,上帝承诺给亚伯拉罕一个国度,一个属于上帝的国度。

旧约中的神国观既是指一种较为狭窄的“现今”之地上以色列国的神治神国观,也指向一种更为广义的“将来”之包括万物万民的神治神国观,但这指向万物万民的神国观却依然是以神之百姓“以色列”为中心。正如赖德所说的,旧约中这种本属未来“神国观”的盼望,也光照在“现今”的以色列。使这盼望与现今相连,使以色列获得“现今”伦理性的意义。而在这“现今”与“将来”两者之外,“神的国”亦可指天上那属天由神完全掌管的神国。此属天“神的国”从未改变和受到影响。“现今”与“将来”的神国,正是神及属天“神国”闯入地上,与人类历史交汇的结果。[4] 马有藻在《基要信仰概论——论天国》一书中,他为神的国所下的定义是“国度”可以指无形的王权,在人的心中;也可以指有形的王权,在地上的国度。所以“神的国”基本的定义乃是上帝统治权实施在一个领域中,这领域可以是人的心内,也可以是地上的国度。[5] 天国的性质是多元性,是永远又是暂时的,是属天又是属地的;是宗教又是政治的,是全地又是局部的,是自然也是超自然的,是现在的亦是将来的。

(二)新约中的天国观

在新约耶稣对于上帝国的比喻中,耶稣所用的关于「上帝国」的字,是用    βασιλειαs των ουρανων这个字。βασιλειαs(国度、王国)这个字是单数之所有格,指的是「一个国王所管理的区域或国家」,也可以说是「君王的权利、权威、统治权」。而 ουρανων是所有格复数,意思是「诸天」,「天上」。所以 βασιλειαs των ουρανων就是「天国」(kingdom of heavens)的意思。耶稣基督口中的「上帝国」,是代表上帝全能的统治意旨,也就是先知们所预言的「主的日子」。[6]  “天国”一词指导是“上帝主权的伸展与统治”,而非指的是有一定的土地、一定的疆界。除此之外,从经文当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耶稣所说的天国与犹太人的认知有明显的落差。犹太人期盼神的国立于这个世界,但耶稣所强调的天国却是一种生命的改变,具有属灵层面的意义。在旧约希伯来文中malkuth和新约中的希腊字basileia,这两者主要的意义,都是指王所表现的身份、地位和统治权柄。Basileia可以指一位统治者能够执行其权利的领域,也可以指属于哪那个被统治范围内的人民,但这些都是次要和衍生出来的意义。“国”最主要的意义是指王统管治理的权柄。[7]

神国指的就是他的王权、他的统治及他的权柄。当我们了解以后,再回头看新约,意义就更加清楚了,我们不再把国当作领域或人民来解释。耶稣说要我们像小孩的样式才能“承受上帝的国”(可10:15)。显然的,所承受的绝非教会[8]或天堂而是上帝的统治权柄。因此当我们在祷告:“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时,我们确信上帝必将人类历史带到祂所预定的高峰——祂的国度要充满全地。简言之,人若要进入那未来荣耀的国度,那么他就必须完全信靠顺服于上帝的统治权柄。神的国是属于未来时代(the age to come),与此同时这个国度也是在今生今世实现的,是一种属灵的福分,虽然尚未达到,但却是真实可信的。[9]  换言之,新约相信上帝的统治藉着耶稣及其事工的临到,是上帝在人类历史中史无前列的行动。因此,神的国不只是上帝统治宇宙的抽象概念,也是具体的、有力的行动与作为,运行在世界中,带来拯救。[10]

(三)历代神学的天国观

对神的国的解释,历世历代都有不同的学者及神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在理念上有分歧。因此,笔者整理出历代神学家对于神的国之阐释与观点。

1.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

在加尔文的看法中,律法与基督是相关的(神的国的概念是紧紧与律法的概念连接在一起的),上帝的国度若不是藉着比禽兽的血更伟大的复合方法,就不能进入。也就是说,人必须藉着耶稣基督所流出的宝血才得以进入神的国度。若光是藉着献祭是藉着上帝的恩典和耶稣基督的救赎;而那最终在大卫家中所建立的王国,更是律法的一部分。[11] 上帝的律法能够为社会带来秩序与公义,加尔文认为这是耶稣再临时的序曲,是为神的国作准备。因为“祂预订了承受他国度的人,在祂未重生他们以前,就使他们在律法小有所畏惧,直到祂临到他们”。[12]

2.高伟勋(Graeme Goldworthy

这位学者认为神的国度应当包括:i. 上帝的子民;ii.在上帝的地方;iii. 在上帝的统治之下。

3.哈纳克 Adolf Harnack

这名德国神学家把神的国局限在主观的范畴之内,以人的精神与上帝的关系来解释,所以神的国只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蕴藏在人心并且支配人心。[13]

4.康德(Kant

认为道德的完美会带来神的国度,也就是道德如果能做到完美的地步,神的国度就会临到。这样的说法让我们看见Kant对于神的国度的看法是紧紧和道德连结在一起,我们的道德完全等同于神国临到我们身上。[14]

5.陶德(H. Dodd

认为神的国是现存于耶稣的服事历程中,他视神的国为绝对至上,是完全在此世之外的另一个世界(Wholly other),随着拿撒勒人耶稣进入了时间和空间。[15]

6.艾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

认为耶稣曾盼望末世式神国会立即降临,这种解释法称为“一贯末世论”(Consistent Eschatology)。他认为因着耶稣持有这项观念,所以他的伦理教训是单为末世来临这段短暂日子所设立的(成为“过度伦理”interim ethics),而并不是为普通日常社交生活而立的。按照他的概念,神的国没有降临,耶稣在失望和梦想破灭中死亡。这就是史怀哲的“历史性耶稣”。[16]

7.富勒(Fuller

认为神的国并没有存在于耶稣的服侍历程中,但是却“靠近”(near)神国的来临。[17]

8.亨特(M. Hunter

认为神的国不是靠政变在地上建立的帝国,它是神透过耶稣基督的圣工而施行救赎的一个国度;不是在耶稣的圣工外有所增益,而是耶稣圣工本身。[18] 而耶稣的伦理教训则以“登山宝训”来作纲领[19],也就是祂所规划的神国生活规则。[20]

小结:笔者倾向陶德(C.H.Dodd) 与亨特(A.M.hunter)的立场,认为耶稣的一生和祂的事工就是神国的记号,而耶稣本身就等同于神的国(是现时性也是末世性的)。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二、新约中的天国观

根据对观福音,“神的国”是施洗约翰所传信息的内容,他强调上帝国来临所伴随的审判,并要求人立即悔改。耶稣延续了施洗约翰所传神的过度信息,当中同样提到降临的审判与悔改,与此同时耶稣指出,神的国是福音(参自太4:17;可1:14-15;路4:43),因为神的国度介入,上帝的大能与慈爱,让病人得到医治,也使得鬼被赶出去。不仅如此,耶稣以“人子“自称,令人联想到启示文学所提,上帝永恒国度的君王与受膏者,而耶稣的教导也指出,他的出现与他所行的神迹奇事,都展现出上帝的荣耀与公义,宣示了神的国正在来临。

1. 福音书中的天国观

在新约中,“天国”一词是马太福音所独有的用词,在其他三本福音书中都是使用了“神国”。[21] 按照陈氏的统计,有如下的分布:[22]

  神国 天国
4 33 14
14  / 1
32  / 7
2  / 3
6  / 2
保罗 8  / 6
 /  / 2
 /  / 1
 /  / 1
1  / 4


根据上述的统计就可以知道,“神国”是新约书卷的主要用词,而“天国”则是马太福音的独有用语。[23] 诚如引言所阐述,基于“天国”就是“神国”的说法,而且通过上文的统计表也可以看出约翰福音中较少用到“神国”或“国”的词汇,[24] 而大多集中在符类福音中,所以笔者将首先较为集中地以马太福音中有关“天国”的经文为主,来讨论福音书中的天国观。在马太福音三章二节,施洗约翰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而耶稣则同样以一句话“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作为其传道的开始。马可福音中也有同样极为相似的记载,“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4)。根据赖德的解释,“近了”一词虽然有人解释这个词是指临近,并不是真的出现。但赖德根据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其他经文的用法,认为这词是指真的出现了,实在是存在了,而不只是临近而已。  可见在“天国近了”这里所呈现的“天国”,并非是一种需要等待的将来状态,而是一种已经来到,而“悔改”则成为人在面对天国时应有的回应。从上述几处经文中,能够知道的是“天国已经来了”、“面对天国人要悔改转变”,“耶稣讲论有关天国的好消息”,“天国对人来说是好消息”。耶稣虽然并没有清楚指明“天国”是什么,但显然“天国”与耶稣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赖德亦发现到,现代学者几乎都一致同意,“神的国”是耶稣的中心信息。故此才会以(太4:23,9:35)这样的经文来概括耶稣的传道事工。[25]

(一)马太福音中神国之探究

撒种的比喻(太13:3-23)——四种撒种的情形(路旁、石头、荆棘与好土)。主耶稣以种子比喻为上帝的道,属于耶稣的天国的福音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而传道者就像那位农夫一样。“上帝的道”在这里所寓表的就是“神国的信息”,传道者将耶稣的福音撒在我们心中时,同样会产生四种截然不同的反应。[26] 耶稣在这里指神的国在倾听者的心里。当上帝的道进入我们的心之后,它会在心中萌芽成长,如果我们的心是一块好田的话,当上帝的道在心里扎根落实的时候,那就是神国临到的时候。

稗子的比喻(太13:24-30)—— 这与撒种的比喻相似,强调神国必须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才有可能实现。虽然在生长过程难以分辨,但是收割的时候就能将之区别。天国是从人的工程来建成的,人若期盼天国要临到,那么就一定要甘心乐意去做。但若要将天国落实在地上,就必须有所觉悟,就是会有敌人来,那仇敌将悄悄而至,在我们没有留意是敌人来撒稗子。所以若要建设一个永恒神国是需要冒险的,我们确信在末了的日子,上帝必要施行万事的清算。[27] 因此,我们有限的智慧与眼光是无法区别某某人是否得以进入神的国度,唯有上帝能分辨善恶。这里的天国让我们看见撒旦还是有可能介入在当中,企图使终末的神国为一个大染缸,但是真信徒无需胆怯,因为在终末审判时,真真假假要被辨分明。[28]

芥菜种的比喻(太13:31-32)——这比喻的意义十分简明清晰,由耶稣的“小小”神国“长大”,成为一个普世性的实体,但没有人知道它到何时结束,一种强调不可思议扩展的比喻。[29] 耶稣的神国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实体,不管开始的时候是如何的微小,但它最终将成为那副终极的版图。一颗不起眼的种子,谁能预期它能够成为让飞鸟栖息的枝子?耶稣告诉我们,神国就是要这样成长。

面酵的比喻(太13:33)——这与芥菜种的比喻类似,阐述神国如何从小小一点开始。面酵的介入为面团带来改变,天国的来临引起生命的改变。[30] 神国在这里表明着一种隐含的力量,这个比喻主要是描述在于神国对这个世界将带来的一切改变将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藏宝于田与寻珠的比喻(太13:44-46)——这个比喻是马太所特有的,强调神国犹如无价之宝,人必须牺牲一切来得着它。[31]这两种比喻各说明了两种找到神国的不同状况:一、上帝救恩临到让人发现神国;二、人为了寻求神国付出努力,找到后就变卖所有的为要得着神国。截然不同的比喻,但是清楚的表达出神国的宝贵性命——神的国是必须努力才能进入的。

撒网的比喻(太13:47-50)——无论是好或是不好的皆等候渔网拉上来之后才加以区分,神国的来临好比是分辨所捕的鱼,把好的和坏的分开。[32] 上帝要将那些软弱的恶人从义人中分别出来。再一次表述,神国在起初的时候是充斥着各性各类的人在其国度,只有终末的国度才是真正整全的国度、纯净的国度。[33]

饶恕七十个七次的比喻(太18:21-35)——上帝在此当然也有安慰的话,表示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进入天国,或早或晚,朝气蓬勃的青年,身强力壮的壮年,暗影笼罩的晚年,都是同样的为上帝的宝贝。上帝所给的一切都是出于恩典。[34] 这比喻清楚的告诉我们,上帝的公义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实在履行了他对我们的约定。天国是上帝承诺给我们最大的礼物,我们能够承受他的国凭藉的都是他的恩典。耶稣在这里用这比喻预表天国,说明了无需质疑上帝的恩典。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神国的精神,所谓神国就是上帝主权的领域,他拥有完全的权柄,所以耶稣用这个比喻勾勒神国的轮廓让大家知道,神国就是一个上帝完全主权伸展的国度。

娶亲的筵席的比喻(太22:1-14)——在这个比喻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原本神国的福音是为着犹太人,但如今却因着他们的不接受而传到外邦中间。神国福音的广传亦是按着这个模式展开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接受神国福音的人都能得着上帝的救赎与恩典,那些没有预备(没有穿礼服)的人将会被丢在黑暗里。这恰恰预表了神国在终末仍旧会面临审判,上帝再一次将这群受福音邀请的人们再一次分别出来,好成就他终末神国的纯全。

十童女的比喻(太24:1-13)——廖上信将之视为一个终末的比喻——以信仰为标准来审判教会。这个比喻清楚让我们知道神国的临到就像那个新朗一样是不可预期的,我们不知道终末的神国什么时候临到,真因如此,所以我们要像聪明的童女,随时预备好自己。

按才干受责任的比喻(太25:14-30)——这个比喻再一次证明了天国是人必须竭力,努力进入的,唯有努力追求才能进入永恒的国度。当我们从上帝领受了恩赐,我们就当竭力发挥出来,为主发热心。要成为神国的子民,除了要努力追求真理之外,也当用从神而来的恩赐,多做主工,那么上帝必会邀请我们进入他永恒的国度当中。

小结:犹太人传统观念认为,只要有神迹的地方就是神国降临的记号。而透过耶稣的比喻与教导清楚的让我们知道:“当神国的福音被传到四处的时候,当人的生命被福音改变,那个就是神国临到的记号。在以上的归纳,我们看见神国的信息是一段带有极大能力的信息,这段信息不仅仅是带来神迹奇事的发生,他也实在让我们体会到,最大的神迹在于人生命的改变。[35] 神国是诠释耶稣的生与死,以及上帝对人类计划之谜的的钥匙的话[36],那么耶稣基督本身就等同与神国,基督是神国启示之完成;只有通过他,神国及其真理才能完全凸显出来。[37] 耶稣藉着一生的传道工作,使人的生命得到改变,这些正是神国临到的记号。

(二)福音书中的天国观与旧约中神国观的对比

旧约中的天国观与新约中耶稣所宣扬的天国观,在领域上看似相同,但实质上却是不同的概念;他们有重叠的部分,也有相异的地方。耶稣的天国观是属灵的,是属道德的;而旧约的天国观,虽然强调也是属上帝的国度,但是中间的内容却不断强调神国是一个可落实的政治实体。前文已经分别详细讨论过了旧约与新约中的天国观。旧约的神国观较多是属地以以色列为中心的,无论是“现今”还是“将来”,神国的统治都是围绕着以色列所展开的。而且提到“神国”就会直接与神能力管治相联系。这与福音书中,耶稣教导中的“天国”观,有所不同。虽然福音书中的“天国”观同样有着“现今”与“将来”的观念。但是显然耶稣谈论的“现今”天国与旧约“现今”的神国有很大的差异,反而与旧约中“将来”的神国更加符合。在旧约“将来”的神国观中,以色列为核心的观念开始淡化,而“人子”、“弥赛亚”的核心性开始突显。这同样是新约中天国观的核心,“天国”是以耶稣基督这位“人子”为中心的。但这之间的差异是,“现今”天国的宝石是隐藏的,芥菜种是小的,面酵是不易发觉的。而旧约中“将来”神国的弥赛亚应该是满有能力和荣耀的。这也恰好符合了“天国”行进至“将来”状态的写照。这样最大的可能就是福音书中的“天国”是旧约将来“神国”之细化的描写。而其他如到底是“属天”还是“属地”之类的矛盾也自然迎刃而解。可见旧约中的“神国”观与福音书中的“天国”观并不矛盾,只是这超越历史之外的合理性是当时处境中的犹太人所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他们完全不能想到“神国”竟然会以这样一种微小的方式进入世界,又会以这样一种他们不能想象的方式实现。

旧约中的国度[38] 需要以”信心“来承受,上帝承诺给亚伯拉罕的是一个国度,一个属于上帝的国度。然而耶稣所带给我们关于神国的应许,确实生命的改变——当天国介入到我们生命中时,会带来生命的改变。生命的改变并不是藉由行为或道德观上帝改变,而是神国临到一个相当明显的记号。按陈俊伟的观察,无论是新约或旧约都是以神的国论及将来的盼望与福气,而非华人所熟悉的“天堂”。在新约多处经文中(可9:47;可14:25;太5:19;太7:21-23;太8:11-12;太20:20-23;太25:31-46)与“地狱”相对应的并不是“天堂”而是“天国”。简言之,将来的福气并不是在天堂而是天国。陈氏的这个观察的贡献非常大,因为“天堂”表明的是“地方”或领域“,是”彼岸”与死后的世界[39],但是“天国”与“神的国”所传递的信息不单是上帝掌权的抽象观念,也包括了今时具体运行在世界与世人中间;其次才是将来可见的“领域”观念。[40] 福音书清楚阐明耶稣传道的中心信息不是将来的“天堂”而是已经临到的“神的国”。上帝的统治不仅是审判性,也是拯救性的。

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神的国不是空间与领土的概念,而是上帝统治的实现,重点是君王权柄的实现。耶稣将人们对神国的盼望从来世拉到了今世,往现存的环境注入新的要素而改变现今,使到我们得以在此时此刻经历神的国——这是旧约盼望的实现[41],有一天,上帝的国要来到,上帝掌权,他的百姓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上帝的统治藉着耶稣基督进入人类的历史,因此相信并跟随的人就活在上帝的统治之下,经验上帝统治的福气,并不受死亡的限制。[42]

三、福音书中天国观的神学意义

耶稣的信息是以天国为主题。从上文对比之旧约的神国观与新约的天国观就会发现,“天国”并非是一个突然出现全新的神学概念。“天国”就是旧约神国应许中那将来“神国”的实现。耶稣的道成肉身就是“神国”中神与人同在最为具体的表现。同时福音书中,耶稣所带来的“天国”却也不再局限与地上的“以色列”。而是清楚提到外邦人也将有机会成为“天国”的一员,反而原来的以色列人却可能被排除在外。[43] 可见“天国已经突破了属地“以色列”的界限。这样的一种天国观就成为了后续外邦人归主,福音传至外邦的神学基础之一。成为“神国”扩展至全地的一种方式。

从耶稣基督与施洗约翰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天国这观念与旧约连续性的问题。从耶稣的言行中,我们得知他对天国的诠释有”新“的解释。这样的承接可以透过”天国“对人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外在规条——内心的洁净才是基本引导人圣洁的关键;外表的行为规范并不能除掉内心的污秽(可7:20)。耶稣所谈论的国度,确实是在地上彰显出来,我们甚至可以为神的国下定义说:“神的国就是神的旨意通行无阻的地方。”换句话说,神的国并不是一种“辖治”,也因为在地上彰显而成为一个“辖区”。它不仅是有灵界和心灵层面,也包括了物质世界。换言之,同时这样一种属灵的天国要求真实的与地上的世界的生活相交融,而且盼望将来“天国”完全地彰显与世界上。[44]

笔者认为林日峰博士修改自赖德的图,很好的将这样的天国观结合旧约的神国观以图清楚描述:[45]

wei080


由上图就可以看出,耶稣讲论天国的主要神学意义就是因为,“天国”或说“神国”就是神拯救人的整个计划[46],而这计划的核心就是耶稣那自己。所以他用“天国”一词既介绍着他自己,也表达了他整个救赎计划中各方面的内容。无怪乎,赖德指出,现代学者几乎都一致同意,“神的国度”是耶稣的中心信息。[47]

魏司坚依据耶稣的讲论得出进入天国的资格——悔改与相信[48]。这指明了人进入天国所需具备的田条件,但这绝对不是赚取天国的功劳。悔改[49]包括了人为罪而感到情感上的懊悔(太21:29-32),然后开始整个人思想上的翻转(太12:41;路11:32,15:7、10),最后表明生命方向、生活目标上的改变。(太13:15;路17:4,22:32)。

结论
基督徒亦是神国临在的其中一个记号,一个经过火与圣灵施洗(太3:11)的基督追求者才配称为基督徒。而火与圣灵也是上帝主权彰显的记号。因此,基督徒是神国展现的最基本单位。基督徒是学像基督的人,也是永恒国度里的人。学像基督就等同与背负十字架,使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神的国不仅仅是一个终末的实体,它更是一个现世性的临在国度。正如耶稣所说,当他靠着上帝的能力赶鬼,这就是上帝的国临到我们了(太12:28)。神国现时临到最明显的记号就是生命的改变,上帝改变我们的生命,在我们的生命中掌权作王,并将他的国度带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今天拥有“天国”的及享受当中的的应许,同样的领受“天国”的使命。就基督徒而言,基督的复活和圣灵的降临是神的国度“已经来带动确实证据。[50]。这个国度是兼具现世性与末世性的。因此,在依然未然的时刻,与众圣徒期待那蒙福不朽坏的永生(启21:2;路20:35,36)。让我们在活出与所蒙的恩相称的生活——活出神国子民的生活!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参考书目

陈俊伟。《国度神学——再思基督教的天堂观》(台北:校园书房,2010。

陈济民。《新约神学精要》。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出版部,2003。

法兰士。《马太福音》。沈允译。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台北:校园书房,1996。

郭培特。《新约神学(卷上)》。古乐人译。香港:种子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

赖德。《认识上帝的国》。林千俐译。台北:校园书房,1989。

———。《新约神学(上)》。马可人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4。

林日峰。〈新约神学〉。授课讲义。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5年3月6日。

魏司坚。《耶稣对国度的教训》。任以撒译。台北: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2010。

注脚:


[1] 上帝是宇宙的大军王,是“万军之耶和华”(Yahweh Sebaoth)诗篇一O三19,诗人赞美说道:“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他的权柄(原文是”国“统管万有)。诗篇四十七篇表明上帝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作王治理万国。诗篇二十二18节:他是万军之主,他的王权遍及全世界及整个人类历史;阿摩司书九7:他统管的领域达及外邦。唯有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是永远的王,因为他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参自:陈俊伟,《国度神学——再思基督教的天堂观》(台北:校园,2010),135。

[2] Graeme Goldsworthy,《天国与福音》,陈克平与陈慕贤译(香港:基道,1990),43。

[3] Graeme Goldsworthy,《天国与福音》,50-58。

[4] 赖德,《新约神学(上)》,马可人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4),60-61。

[5] 马有藻,《基要信仰概论——论天国》(台北:中国信徒布道会出版社,1998),316。

[6] 施壮乐等,《圣经考释大全:新约论丛》,谢扶雅第译(台北:基督教文艺,1959),29。

[7] 乔治ž赖德,《认识上帝的国》,林千俐译(台北:校园,1989),13。

[8] 然而这并不是说教会乃无形国度唯一的外在显现。因此神的国度并不是密封与四面墙当中,而是信徒藉着教会与这个世界(社会)的各方面连接。当这些范围以神的主权和荣耀为支配原则就与主耶稣的教训相吻合了。当我们说“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意味着神的国已经来到,但是在末日之前义人与恶人完全隔绝尚未能完全实现。简言之,在这已然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的光景中世代的罪恶将持续施虐,并且与神的子民为敌,末世的恶势力会大大增强。然而神并没有拱手让恶者掌权,神藉着教会彰显祂的国并且扩展祂的国度。如何能让她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呢?那么我们就得透过神的国医福音的力量在地上工作。因为“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在耶稣教导时的“现今”,“天国”已经降临与人接触,这是天国本身的奖赏。同时也开始对人有要求,还会持续对人有要求。一直到那“将来”某特定时刻的“天国”,那时亦会有全部完全的奖赏。

[9] 乔治ž赖德,《认识上帝的国》,15-17。

[10] 陈俊伟,《国度神学——再思基督教的天堂观》,160-161。

[11] 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上),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台北:加尔文,2007),247。

[12] 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上),256。

[13]  乔治ž赖德, 《认识上帝的国》,9。

[14]  Albert Schweitzer, “The Mystery of the Kingdom of God”(London” Adam & Charles Black, 1956), 100.

[15] 乔治ž赖德, 《认识上帝的国》,9。

[16] 林日峰,〈新约神学〉(授课讲义,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7年5月8日),26。

[17] Norman Perron, “ The Kingdom of God in the teaching of Jesus” (London:SCM Press, 1963),79-80.

[18] A.M.Hunter ,《新约神学简介》(香港:基督教文艺,1965),15。

[19] 马太福音第五章的经文,耶稣以“登山宝训”,作为其中就许多有关天国的教导。以有关“天国”的八福作为开始,又以怎样的人可以进入天国作为结束。可见整个段落都是围绕有关“天国”的内容展开的。笔者赞同法兰士的看法,这里虽然有“八福”,但却是指着同一种人,指那真正天国的子民。第一福与第八福内容上的对称,使3-10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这不是八种情况任意的罗列。而是恰以八福勾画出一个有福之天国子民的形象。法兰士还观察到这里除了一福和八福用的是现在式,其他用的都是将来式。这呈现出,这“天国”虽然是现在已经来到的,是现在式的。但是其他的奖赏如“安慰”、“地土”、饱足”、“怜恤”、“得见神”和“称为神的儿子”则要等到将来某时才会完全得到。  这就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天国”虽然在现在已经来临,但是却还有一种将来的状态。参自:法兰士,《丁道尔圣经注释:马太福音》,沈允译(台北:校园,1996),57-58。

[20] A.M.Hunter ,《新约神学简介》,32。

[21] 根据笔者所得资料与论据,认为“天国”与“神的国”在意义上是相同的。郭培特认为,“天国”这种说法在实质上是与“神的国”同义的。它们同义的性质乃系于巴勒斯坦的习惯语法。人讳言神的名,因此以代语来表示。“天”是习惯上的代用语之一。这个词的特殊用途,因它也见于福音书中(例如,可8:11和路15:18)。“(诸)天(之)国”这个复数形式是直接从希伯来文习惯语复数的shamayim直译过来的意思,因此是指那位在天者的国,而不是指一个在天上的国度或从天而来的国度。  赖德也指出说,可能“天国”这名词是犹太基督教领域的土产,马太福音使用“天国”这名词只能说是保存了这福音传统,而不能说是反映出耶稣的真实用语。他可能也用“神国”,也用“天国”,而那些为外邦人写的福音书(例如路加福音)则会避免使用“天国”这个闪族用语,因为这用语对外邦人来说是陌生、无意义的。  这也既是说,“天国”就是指“神的国”。但亦有另一派以司可福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这两者并不相同,“天国”是指弥赛亚的国,即时代主义体系中的千禧年国度。而“神国”则是宇宙性的,这其中包括了一切愿意顺服在神旨意下有道德意识的人物。可以说,天国是神国中的一个狭窄的时期。  相较而言,福音书内部经文上的证据则比较支持前者的解释。不仅在太19:23-24中出现明显的混用,而且在马太福音与另两本符类福音书中相似甚至相同的内容中,马太福音选择使用“天国”,而路加、马可则选择了使用“神国”。这就成为前者解释强有力的证据。  笔者同样认为“天国”就是“神国”的说法更为合理。

[22] 陈济民,《新约神学精要》(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出版部,2003),11-12。

[23] 陈济民,《新约神学精要》,12。

[24] 在约翰福音中较少的提及“神国”一词,并非“神国”的概念就绝迹于约翰福音,而可能如郭培特所说,约翰以“永远的生命”或“生命”来代替“神国”一词。但又因为这也不能完全做到等同,如同“天国”与“神国”一样。所以笔者将会先以三卷符类福音中的“神国”和“天国”为讨论福音书中“天国”观的主体。参自郭培特,《新约神学(卷上)》,106-07。

[25] 赖德,《新约神学(上)》,57。

[26] Charles Erdman,《The Gospel of Mattew》(Philadelphia: Westminster,1929),104.

[27] 梁秀德,《梁秀德研经集:马太福音释义》,林培松等译(台北:道声,1994),143-144。

[28] 这个比喻反映出耶稣以及初代教会的境况,容真假门徒“一起生长”,因为无法把他们彻底分辨,等到审判的时候,他们必自分明。参自:廖上信,《中文圣经注释——马太福音》(香港:基督教文艺,1959),206-208。

[29]巴克莱,《巴克莱每日研经丛书:马太福音注释》,方大林与马明初译(香港:基督教文艺,1982),67。

[30] 巴克莱,《巴克莱每日研经丛书:马太福音注释》,70。

[31] 廖上信,《中文圣经注释——马太福音》,213。

[32] 廖上信,《中文圣经注释——马太福音》,214。

[33] 这比喻同样教导我们,那分别的时候必来到,区别善恶的结局要来临,这当然不是人的工作,乃是上帝的工作。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一切愿意来到都聚拢在一起,即不审判,也不要分别,只要把最后的审判留给上帝,只有他才能审判。参自:巴克莱,《巴克莱每日研经丛书:马太福音注释》,81。

[34]梁秀德,《梁秀德研经集:马太福音释义》,186。

[35] 上帝的到或许就像种子那样微不足道,但却充满能力。当属神国的道撒在我们心里时,神的国度也在当下临到我们生命当中,因为神国就是一个生命改变的过程。

[36] 宋全盛,《耶稣的上帝国》,莊雅棠译(台北:信福,1998),27。

[37] Leonhard Ragoz,《上帝国度信息——成人教理问答》,朱雁冰与李承彦译(台北:道风,2002),180。

[38] 这样“天国”的要求显然比犹太人所理解之旧约“神国”的要求来的更高。但同时,起点却变得更低。在旧约中,罪人和恶人是“神国”的敌人。是与“神国”无关一的一群人。但是在福音书中,耶稣不仅时常与“罪人”坐席吃饭,更明确的指出,“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1)而且不再以“义人”和“罪人”来区分人,而是将所有人就划分入“罪人”的范畴,并接纳所有自认是罪人,且愿悔改的人。

[39] 神国的福音并不是要将人带离此时与此地,或者将人的盼望带到死后的世界,而是将新的秩序与领域带入时空之内,使时空之下的人们可以经验到上帝的临在和统治。因此,神的国不仅关乎人的灵魂,也关乎全人;不仅关乎人的灵、魂、体,也因着神国的临到,影响、挑战并改变人所存在的世界。

[40] 陈俊伟,《国度神学——再思基督教的天堂观》,163。

[41] 虽然旧约先知没有直接使用“神的国”这个词句,但却常常提及它的概念和实际。旧约中,“神的国”主要代表对未来的盼望与等待。对神国的确信,是以色列对未来与末世的盼望,这源于对上帝在以色列历史中拯救行动的信心。上帝作王,如同君王一样,积极的在他子民中活动,统治他们,彰显他的作为。直到有一天历史结束时,上帝要在荣耀中为他的子民伸冤——这是犹太人的盼望与期待。参自:陈俊伟,《国度神学——再思基督教的天堂观》,131。

[42] 陈俊伟,《国度神学——再思基督教的天堂观》,187-188。

[43] 陈济民就以马太福音8:10-12节的经文作为依据,认为这“天国”既是神应许以色列的国度,但当时的犹太人却有可能被排除在外,反而外邦人却进入其中。参陈济民,《新约神学精要》,13-14。

[44] 陈济民,《新约神学精要》,15-18。

[45] 林日峰,〈新约神学〉(授课讲义,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7年5月8日),39。

[46] 这个图表显示,神的国在旧约时代也有作为。在出埃及和被掳巴比伦事件中,神施展他的王权,解救或审判他的百姓。可是,藉着耶稣和他传道的事工,神的国度实际上已经进入历史之内了。参自:林日峰,〈新约神学〉(授课讲义,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7年5月8日),39。

[47] 赖德,《新约神学(上)》,57。

[48] 魏司坚,《耶稣对国度的教训》,任以撒译(台北: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2010),119-137。

[49] 悔改包括了整个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不是较狭窄的指向道德生活方面,当中也包括人在整个信仰和生活上与神的关系。而这里所述的信心则既是人抓住神无限能力的一种行动,并以耶稣为其信心的对象。特别是在约翰福音中,信心的指向都是耶稣(约3:14,6:51,7:29、38,11:25,15:7、16,16:23-24)。是理智上的知识,也包括信赖和爱。是人内心景况的呈现。  虽然人进天国是基于神的恩典,但是悔改和信心却是人所需要具备的资格。参自:魏司坚,《耶稣对国度的教训》,119-137。

[50] David J. Bosch,《更新变化的宣教》,白陈毓华译(台北: 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6),50。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080 福音书之“天国”神学观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