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wei029 诗篇浅析

专题讨论 活水之声录音室 323℃ 0评论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撰稿:楷文
wei029  诗篇浅析

 

诗篇浅析

wei029a


一、书卷的架构

(一)诗篇简介 1

诗篇属于希伯来文赞美是组成诗篇其中一项最主要的特色。其希伯来文标题是Tehillim“赞美”。另一个希伯来文mizmor“歌”,也经常见于个别诗篇的标题中,主要的希腊文翻译为psalmos,而且给这卷书下了Psalmoi(Psalm:诗篇)这个标题。当然最常见的英文标题是“The Psalms”,这同时也是英文圣经英王詹姆斯译本(KJV)所采用的,显而易见的,这是由希腊文译本衍生出来的标题。

(二)历史背景

诗篇的历史背景并不容易具体说明,困难的关键在于此书卷并不是由头到尾的作品,同时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因而我们无法确定个别诗篇其历史背景。
2 大约三分之二也就是七十三篇的标题提到大卫;可拉的后裔十一篇(诗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篇);亚萨十二篇;耶杜顿四篇;所罗门王两篇(诗七十二和一二七篇);以探一篇(诗八十九篇);摩西一篇(诗九十篇)及希曼一篇。3 传统上,我们都认为这些名字代表着作者,然而并非所有的学者同认同。然而当我们在解释个别诗篇时,标题语并不是我们重要的依据。因着诗人刻意的不表明历史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在集体或个人敬拜的时候不断的使用。4

(三)结构与文体 5

诗篇是由一百五十篇不同的诗组成,共分成五“卷”,由四段赞颂词隔开,每段赞颂词虽都依附于一首诗篇之末,但却又是独立存在。

卷一 诗篇一至四十一篇
卷二 诗篇四十二至七十二篇
卷三 诗篇七十三至八十九篇
卷四 诗篇九十至一O六篇
结尾的颂赞 诗篇一O七~一五O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这个区分是何时形成的,但祂极有可能早期编辑的特色,每一卷书都是以颂荣(doxology)结束,这个区分相当之明显。而诗篇一五O整篇都是对耶和华的颂赞,主题是“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篇分成五卷,极有可能是仿效五卷的律法书。《诗篇米大示》(Midrash Tehillim)论到诗篇一篇1节的时候说明“摩西给以色列带来五经,大卫给以色列带来五卷诗篇”。6 按照郎文(Tremper Longman III)的分析,将诗篇分为七大文体,既;赞美诗、哀歌、感恩诗、信心诗篇、追忆诗篇、智慧诗篇以及君王诗篇。7 最常出现的三种文体既;赞美诗,哀歌以及感恩诗篇。下表列出这三大文体的简略说明。8

赞美诗
(Hymnic Pslams)
哀歌诗篇
(Lamet Psalms)
感恩诗
(Todah Psalms)
赞美内容比较一般化(general),内容述说“关于”神的。
世人在贫乏或受苦的处境中对上帝的回应。
诗人因脱离苦难而赞美耶和华。
在诗篇开始时出现的比较少。在卷四与卷五中却占了大多数。
处理的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危机。
敬拜者因得到神的拯救而向神献上赞美的礼物。

主题有两个:
耶和华是王和耶和华有怜悯。

哀歌的特色是最后变成赞美。
不单是赞美,也是一种见证,在全会众面前述说上帝的拯救。
 
由七个基本组成:呼唤神,求神帮助,埋怨,认罪,咒诅仇敌,深信神必回应及赞美。
 


二、从诗篇经文的开始与结束剖析其主题

(一)诗篇的开始

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义人的道路与恶人的道路。诗篇第一篇与第二篇的开头(一1)与结尾(二12)都提及有福。当我们将这两篇结合起来,我们看见藉着这些福分,诗篇全集将敬虔的人定义为所有喜爱喜爱耶和华律法的人(一2)和投靠受膏者的人(二12)。
9 按照唐佑之博士观察,第一篇与第二篇均无标题,内容也可是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有一些基本用语是相同的:

第一篇 一节 有福 第二篇 十二节 有福
  二节 律法   七节 圣旨
  二节 思想   一节 谋算
  六节 道路……灭亡   十二节 道中灭亡


按以上的对照,我们清楚看见两种极端的对比;敬虔的人的福分与恶人的灭亡形成强烈的对比。似乎有如一幅立体的图像,清楚说明着遵循神的律法将会得着属天的福分与盼望;而违背神的恶人将受到审判,提供义人蒙福与恶人受咒诅的基础。只有藉着神才能得着救赎、福乐与平安。头一篇的诗篇为整本书定下基调,所关注的是神,敬虔的生活,以及最终公义的盼望。10

(二)诗篇的结束

诗篇一四六~一五O的开头和结尾呼喊“哈里路亚”,所以这五首诗也称为“哈里路亚诗”。总的来说诗篇有一个方向,从哀歌到赞美;就到后半部分赞美诗出现的次数越频密(参考下表:赞美诗与哀歌在五卷诗篇里的分布)。诗篇一四六篇8-9节“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睛。耶和华扶起被压下的人。耶和华喜爱义人。耶和华保护寄居的,扶持孤儿寡妇,却使恶人的道路弯曲”。这里再次让我们看见义人与恶人道路的对比,第5节像是一个钥节“以雅各的神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神的,这人便为有福”,其实也就是诗篇第二篇的主题。在结尾的部分再次出现;一前一后,像一个框架框住诗篇的主题信息。从一四六篇里头能看到明显的对比依靠君王对比依靠耶和华(3节与5节),不能帮助对比以神为帮助(3节与5节),当日消灭对比直到永远(4节与6节)。诗人勾画出一个选则的对比:“选择依靠地上的势力或是天上的君王? 选择恶人的道路或义人的道路?”。“有福”的道路并不一定花香常满,纵然有颠簸,有挑战,但经过人生跌跌撞撞以后,进到更深入、更成熟的信靠,最后透过真诚的“赞美”表达出来。11 诗篇诗篇一五O篇是一篇扩大的赞美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2

A 在天上赞美上主(一节)
B 赞美神的伟大(二节)
B’极力赞美上主(三到五节)
A’在地上赞美上主

唐佑之博士认为在第一篇一节“有福”至一五O篇6节“赞美”形成一个大的包裹。第一篇二节的律法训诲,一直为诗篇中的主题;赞美神,喜悦祂的律法,是信徒的生活中心。13

赞美诗与哀歌在五卷诗篇里的分布: 14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4
4
0
9
13


三、诗篇所探讨的课题(Issue)

引用白如格在《生命的对话》的评述15 :诗篇一篇是刻意作为诗篇全集的导论,诗篇一五O篇则是一个恰当的结束,因为它“表明了在律法下生活的结局。尽管遵守律法确实能带来顺服,然而顺服却不是遵守律法的目标。最终,遵守律法的生活是要达到不受拦阻的赞美。……这样看来,旧约圣经最终的盼望不是在于顺服,乃是在赞美。诗篇全集试图引导、帮助人们看到一种自由,它使人在愉快的相交中得着合宜的生活,并且知道这样的自由是不受习俗或礼节制约的。”

诗篇一开始就宣告了持续不断默想耶和华的律法的人是有福的(诗篇一1~2),将以律法为中心的生活光景呈现在读者眼前。顺服神的律法带来祝福,美好与甘甜;就像一个栽在溪水旁的树。当我们行在神为我们预备的道路的时候,最后将带领我们到那“不受拦阻的赞美”。当我们朝着“有福”的方向前进的时候,途中也许会有灾害、挣扎、哀痛等等的挑战。但在诗篇里头我们看见信实的主将保护祂的子民“如眼中的瞳仁,将我们藏在他翅膀荫下”。在诗篇中由哀歌转入赞美的次数越显增多给予我们更大的安慰,我们学习因着祂的大能赞美祂,因着祂的荣耀赞美祂。环境也许不是即刻产生变化但神却转换诗人的心境,叫他们能在患难中仍有依靠及顺服的心进而发出赞美的诗篇。来到“一五O篇”回头看,这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但神的应许不落空,祂扶持信靠祂的人。这怎不叫天上地下的都发出赞美呢,“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

四、诗篇中的弥赛亚

整本圣经中的核心就是基督,而在新约圣经中耶稣和使徒亦大量使用诗篇中的经文来说明耶稣就是那位真正的弥撒亚。在当中包含弥赛亚信息的诗篇被称为弥赛亚诗。在诗篇中,君王诗篇是弥赛亚盼望的主要来源。弥撒亚(messiah)即:受膏者,这个名词,在十一篇的君王诗篇中共出现了九次,当中还有两次是动词形态,即:膏抹。就历史层次而言,这个受膏者就是以色列的君王,而且大卫就是指旧约历史中的大卫。但就末世的层次而言,这位弥赛亚指的是那位为救赎祂的百姓而来到世界者——新约圣经中的耶稣。16

按照马有藻博士对于弥赛亚诗在诗篇中的位置的表格 17,我们看见弥赛亚诗非常均匀的分布在整卷诗篇之中,并无特别密集的分布。这是很特别一项发现,亦可理解为神奇妙的通过诗篇的编辑们将这位真正大卫的后裔,耶稣基督隐藏在诗篇当中。从今天新约的角度再去看的时候,不难发现,若没有耶稣基督在我们一生道路之中,我们绝没有无法走到诗篇一百五十篇所描写的那极美的赞歌。在旧约中如影子般的弥赛亚,在新约中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更成为我们走这条“义人之路”的主轴与根基。就如耶稣所说的“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耶稣的救赎更是上帝大能,慈爱,公义最好的彰显。是祂百姓一生所赞美的。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五、诗篇对上帝的子民的信息

(一)对当代以色列百姓的信息

诗篇的内容不外乎赞美与祈求,同时亦是引导百姓进入敬拜的“范本”。 Hermann Gunkel 认为诗篇大部分是用在圣殿的敬拜。从许多标题当中也能得知诗篇是当时圣殿中敬拜赞美所使用的。当时的以色列百姓在一些特定节期亦使用赞美诗。如在春季的逾越节,庆祝他们以色列蒙神拯救,脱离埃及为奴之家。
18 诗篇帮助以色列民回想神的带领,再次透过诗歌歌颂这位拯救主的作为及祂所施行的救赎及给予的盼望。当发出赞美的同时亦能挑起百姓对神的敬畏,这与读律法的目的起着相同的功用。赞美使百姓产生敬畏的心,使百姓回转归向祂。诗篇再一次提醒以色列百姓,不要忘记神的恩惠,看看你们的先祖,神如何带领他们走这条信心之路,今天祂依旧要继续带领你们。不要忘记祂才是那位拯救你们带领你们得享安息的主耶和华上帝。

(二)对现代基督徒的信息

诗篇并没有特定的历史情境,这也许是一种刻意的笔法,使得诗篇可以向后代的人说话。
19 诗篇一开始的三个“不”让我们看见如何成为神喜悦儿女的一个进程。不从恶人的计谋——在思想上;不站罪人的道路——在行为上;不坐亵慢人的作为——在生活上。这里让我们看见遵循神的律法不是一种教条式的规范。而是必须从思想上,行为上分别为圣。“这律法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约书亚记一8)。神给予的指示简单,明确。跟随主的方向,不偏离正道,必得享甘甜与赞美的喜悦。一颗树在在溪水旁,要如何能得到所浇灌的雨水,阳光与养分呢?关键在于树的根,是否与主体有所连接。这个连接能叫树得到所需的养分更能叫它按时候结果子。我们的生命亦似如此,关键点在于我们是否与主有亲密的连接?我们是否以神为我们的根。我们必须看重神的律法,遵循神的教导,为生命能结出丰盛的果子而努力,而不浪费时间在那不会结果子,像糠秕一样被风吹散的事上。诗人在患难之中,藉着信靠转换成赞美的见证成为我们莫大的鼓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无法了解的事,有许多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确实无法改变大环境所带来的冲击与张力,这不免叫我们失望但却不至于绝望,因为我们是有盼望,神应许必赐力量给祂的百姓。依靠及顺服将帮助我们能转换我们的心境,让我们看见神真实的应许,这怎不叫我们像诗人一样发出那无穷尽的赞美呢?在这条永生路上,我们并不孤独,神牵引我们走这条以祂为中心的生活。

wei029b


注脚:

1 卜洛克,《诗篇概论》,林秀娟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10),27。

2 狄拉德和郎文,《21世纪旧约导论》,刘良淑译(台北:校园书房,1999),256。

3 威尔斯比,《歌咏尊崇:诗篇 活出智慧:箴言》,潘心慧、蓝慈理和冼锦玲译(北京:宗教文化,2009),2。

4 狄拉德和郎文,《21世纪旧约导论》,261。

5 卢卡斯,《诗篇与智慧文学》文学释经系列,纪荣神译(香港:天道书楼,2010),46-52。

6 Ernest Lucas, Exploring The Old Testament: The Psalms and Wisdom Literature (London: The Bath, 2003), 26.

7 狄拉德和郎文,《21世纪旧约导论》,264。

8 狄拉德和郎文,《21世纪旧约导论》,266-268。

9 范甘麦伦,《诗篇上》麦种圣经注释,潘秋松译(美国:美国麦种,2010),108。

10 范甘麦伦,《诗篇上》,108。

11 卢卡斯,《诗篇与智慧文学》,94。

12 范甘麦伦,《诗篇下》麦种圣经注释,潘秋松译(美国:美国麦种,2010),1775。

13 唐佑之,《诗篇总论》(香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出版社,1999),44。

14 C.Hassell Bullock, Encountering the Book of Psalms: A Literary and Theological Introduction (Grand Rapids: Baker, 2001), 125.

15 白如格,《生命的对话》,范约翰译,(香港:道声,1996),231。

16 卜洛克,《诗篇概论》,林秀娟译,(美国:美国麦种传道会,2010),299-300。

17 马有藻,《旧约概论》(台北:中国信徒布道会,1981),190。

18 唐佑之,《诗中之诗:赞美诗》(香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出版社,2003),13。

19 狄拉德和郎文,《21世纪旧约导论》,265。

参考书目

白如格。《生命的对话》。范约翰译。香港:道声,1996。

卜洛克。《诗篇概论》。林秀娟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10。

陈锦友。《当以嘴亲子——从诗篇结构看其信息》。香港:天道书楼,2009。

狄拉德和郎文。《21世纪旧约导论》。刘良淑译。台北:校园书房,1999。

范甘麦伦。《诗篇上》。潘秋松和邵丽君译。麦种圣经注释。美国:麦种传道会,2010.。

范甘麦伦。《诗篇下》。潘秋松和邵丽君译。麦种圣经注释。美国:麦种传道会,2010.。

卢卡斯。《诗篇与智慧文学》。纪荣神译。文学释经系列。香港:天道书楼,2010。

马有藻。《旧约概论》。台北:中国信徒布道会,1981.

唐佑之。《诗篇总论》。香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出版社,1999。

唐佑之。《诗中之诗:赞美诗》。香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出版社,2003。

威尔斯比。《歌咏尊崇:诗篇•活出智慧:箴言》,潘心慧、蓝慈理和冼锦玲译。北京:宗教文化,2009。

Bullock, C.Hassell. Encountering the Book of Psalms: A Literary and Theological Introduction, Grand Rapids: Baker, 2001.

Gunkel, Herman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salms. The Genres of the Religious Lyric of Israel. Macon: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1998.

Lucas, Ernest. Exploring The Old Testament: The Psalms and Wisdom Literature. London: The Bath, 2003.

Westermann, Claus. The Living Psalms.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1989.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029 诗篇浅析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