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wei156 AI复活亲人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wei156 AI复活亲人
撰稿:楷文


绪论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结合了高速的运算功能,藉着自然语言的处理并透过神经网络、计算理论以及抽象与随机创造的一种技术。这是近年其中一个热辣滚烫的词汇,也是现代人必须了解的概念。一种令人期待同时也让人不安的科技趋势。今时今日的人工智慧已经不再只是“智能”,而是可以思考并发展的“智慧”趋势。人工智慧究竟是增进人类生活的可以亦或者逐渐取代了人与人之间有血有肉,有温度情感的交集呢?[1]

在今年也就是2024年次春节前夕,电商平台上有部分商家推出了了人工智能“复活”的服务。这并不是单一商家的噱头,按照平台的数据显示有商家已经售出超过400单,价格从人民币10元至520元不等。[2] 这是怎么样单一种操作呢?按商家简单描述,他们可以提供“修复老照片+让照片动起来“,同时能让“照片开口说话“。简单的理解,只需要一张照片。就能让眼睛嘴巴动起来并可让他说出你想听的话。只是声音的部分,则是透过生前的录音加上ChatGPT或类似软件的技术,就能训练语言模型。近期受到热议的台湾著名音乐人包小柏,经过反复训练与尝试,如愿复刻出“数码女儿”。“AI复活“确实是当前热辣滚烫的课题。对基督徒而言我们又有怎么样的解读与立场呢?

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什么?

吴军博士是自然语言处理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他的著作《人工智能》当中提及,在还没有大数据之前,计算机并不擅长解决需要人类智能的问题。但是今天人工智能将智慧的问题转为数据的问题,因此数据成为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3] 科学家发现,当互联网普及的当儿数据量不仅增加同时彼此连结。因此藉着这一些【大数据】并搭配【深度学习】的演算法,在某个程度上电脑已经逐渐胜过人脑。

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怎么演算的呢?向谁学习呢?深度学习的逻辑是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人类头脑其中一个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拥有强大的平行运算能力。在人工智能技术之前,电脑只用线性的运算能力。因此平行运算的介入加上强大的处理器就可以模拟出几十万个神经元。因此,就可以像一个婴孩那样,藉着大数据快速的自我学习。人工智能是前所未有的技术,貌似非常的了不起。但是从其操作逻辑剖析,人工智慧——其实就是学习神所创造的人类。[4]

三、人工智慧与智慧的人

人工智慧就一个工具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伦理议题。比如说,家中的空调,会藉着人工智慧演算,依据室内的温度以及人数做出温度的调整;智能电话,按照我们的使用习惯将最常用的软件置顶;智能洗衣机,按照衣服的重量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洗涤模式。这一类的人工智慧在某个程度上分担忙碌现代人的需要。然而忙碌的我们是需要帮手而不是需要取代者。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作为智慧的人,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AI)复制人?这样的一种技术,是帮助我们分担亦或者是逐渐让机器取代我们的理智、情感与意志呢?回到信仰的核心,上帝创造的我们有理智、情感与意志。这是神最原始所创造的人性。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创世记1:27 和合本)

因此,人是有位格的受造物,也就是理智、情感与意志同时具有自我存在的意识。[5] 在神所创造的基础上,是让人用理性主导情感与欲望,以至我们可以用意志做出合神心意的决定。这也说明了为何上帝留下文字—圣经,上帝是乐意我们用他所赐的理智、情感与意志去认识他所创造的世界。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人工智慧或许只要一张半身照片,就能让我们死去的亲人再一次“睁开眼睛”再一次“打开嘴巴”和我们“说说话”。但这样的一种“复活”是单纯藉着科技加上深度学习,以过往的大数据集合让我们的亲人“复活”。这是一个假的复活,即便深度学习再如何蓬勃发展,最后能复制的不过是一个按照过去所有数据,所复制出来的一个“活人”。在笔者的观点,这充其量就是一个虚拟克隆人。一个没有灵魂的“活人”。

上帝创造的我们是有理智、情感与意志的。之所以人被称为有智慧或者说高等动物,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此人被造不单只有身体与器官,我们还有七情六欲以及自我存在的意识。因此,关键不在于我们能“张开眼睛”和“说说话”就是一个活的人。

人工智能无论是透过ChatGPT或者类似的深度学习软件,确实可以让AI复活人更加的完善。完善的意思是,所说出的话更少的错误,所表现出来的生成动作更少的瑕疵。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虽然说有得天独厚的智慧但是人是有犯错的可能性的,人也会因为情感的介入而犹豫不决,也正因如此,人类骨子里才有执着的产生,才会有愿意付上代价的心。这是人工智能所没有办法实现的。[6]

古人云:泪海不会倒流,人死不能复生。这句古诗的意思是说人死了就不再可能活过来。古人在从前已经能够明白其所以然。然而,时至今日藉由可以的发展,人类再一次渴望透过自身研发的技术,打破这个宿命。

确实当我们意外失去亲人,这里说的不一定是长辈,也可能是我们的挚爱,孩子、朋友或另一半。如果能立体的与他们再见一面,确实好像能弥补一些缺憾。即便知道这只不过是虚拟的一个拥抱。

今天无论是电脑生成的人工智能技术,或者是透过虚拟实境的方式。我们或许能够让死去的亲人“复活”。然而这样的一种“复活”只是虚拟的满足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人工智能在复活这件事情上,透过虚拟。藉着集合大数据与深度学习,让一个虚拟的亲人在我们眼前“复活“。然而这一位“复活”的亲人并没有情感,它或许能判断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不完全能理解人类的七情六欲、信任与尊重等等。[7]

今时今日,无论是AI复活人或我们身边许多人工智慧的家电。其实充其量只是掌握了某程度的技能或智能(intelligence)。比如说智能翻译,能辨别各个不同国家的口音,将之翻译为特定的语言。但是这些人工智慧并不是真的智慧。它只能在特定的基础上,完成甚至超越平常人类的速速。比如说,我们可能需要十分钟完成一篇文章的翻译,但是人工智慧之需要一分钟。然而其实人工智慧的范畴仅限于某个范围,这个人工智慧的翻译或许连一些基本的“生活智慧”都无法达成。什么是生活智慧呢?比如说:常识。人类与生俱来有一种快速的推理与推测的能力,好比没有学过物理学的孩童也能直观预测物体会下落。人类同时具有审美的智慧,人工智慧或许能够模范人类绘画、诗歌、音乐等艺术风格。但却没有独立审美的基础。[8] 智能不等同于智慧,后者有整全完备的意思。从信仰的角度看,人在被造的时候,被赋予部分从上帝而来的智慧。[9]

结语

人工智能就现今技术层面而言还未完全取代人的智慧。如果你问我,会不会有这么一天,我的回答是:或许。然而,智能的意思是透过不同的组装件结合深度学习拼凑出一个机械或软件。就好比今时今日非常火热的自动驾驶系统。透过高端的技术,结合雷达并感应不同的地面路况、行驶中各类交通工具与行人、识别不同的路标。最后达到自动驾驶、自动跟车系统甚至还有自动泊车功能。

但是人并不是单纯的器官组合,我们的口不是单纯为了说活而被创造的,也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已。在信仰的认知里头,笔者坚定相信我们是由灵、魂与体为一个整体。人工智能的被造只能满足特定的智能动作,但是人类的灵魂是会为了一个更崇高的命令和目的——因为灵魂是上帝所赐,他能活出被造的目的。

因此回应有关本文一开始提到的AI复活人。就人工智能技术层面,AI复活人即便能达到99%的相似度,但它仍旧是一个虚拟的机器。它没有灵魂、没有自我意识更不用说情感。AI复活人藉着大数据、生前的录音数据,拼凑出一个模拟的复活人。当我们深度与它发生情感的连接,这已经步入类似与机器人谈恋爱(robosexual)的伦理道德课题了。

即便这个人工智慧再成功,在我们眼前的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生成。我们如果知道是假的但仍旧痴迷,毅然觉得这样的一种互只是单纯新奇好玩,那么我们就陷入自欺欺人的光景。此外,这样逐渐的给魔鬼留地步,试图尝试用科技带给我们满足与安息。

AI复活人的概念试图将上帝设定的定律,人死不能复生打破。企图利用“智能”满足人的渴望、需求与欲望。渴望再一次见到死去的亲人的欲望支配底下,不但没有办法让“死人复活”同时更扩大了内心的不满足,而这无非也是虚空。因此若我们想找寻死亡与复活之间的答案,或许造天地的耶和华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依归。法国哲学家Gilbert Simondon这么说道:涵盖在人类系统之中更为普遍的人类或生物的生产活动,相对于自然都是次要的,而且也是在自然之下,人并非自然的主人。[10]“自然”或许可以理解为“受造的一切”,这当然包括人类与人类发明的人工智慧。倘若你我是智慧人,或许我们不应该从人工智慧寻找人生死亡与复活的答案——因为真正的智慧一定不会在受造的人工智慧里头。愿你我能从这一位创造生命的主宰,探索与明白人生的死亡。这不仅能带领你我找到真正复活的盼望与依归同时铁定超越人工智慧。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

参考书目:

陈季让。《来临中的AI》。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8。

陈宗文。《人工智慧与智慧的人》。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8。

杰西。从《壮志凌云:独行侠》反思人工智能与人。2024 四月25日。

李开复与王咏刚。《人工智慧来了》。台北:远见天下文化出版社,2017。

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台北:加尔文出版社,2011。

Simondon G. On the Mode of Existence of Technical Objects [M]. Cecile Malaspina C, Rogove J, tran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7.

注脚:

[1] 陈季让,来临中的AI,(台北:校园书房,2018),5。

[2] 新闻来源参考自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40302/international/5432855?fbclid=IwAR2Lw9QGvFS5W-p-aK36IYHrL7F103DlPZ14gIOcE9IFYhbXVkjJ_YTt8to

[3] 吴军,《智能时代》,(中国:中信,2016),23。

[4] 欧阳明,面对AI挑战,(台北:校园书房,2018),11。

[5] 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台北:加尔文出版社,2011),98。

[6] 参考:听见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杰西,从《壮志凌云:独行侠》反思人工智能与人。

[7] 李开复与王咏刚,《人工智慧来了》,(台北:远见天下文化,2017),167-185。

[8] 李开复与王咏刚,《人工智慧来了》,(台北:远见天下文化,2017),155。

[9] 陈宗文,《人工智慧与智慧的人》,(台北:校园书房,2018),17。

[10] Simondon G. On the Mode of Existence of Technical Objects [M]. Cecile Malaspina C, Rogove J, tran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7.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156 AI复活亲人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