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ivingwaterstudio.net
wei120 透析出埃及记十九章:“神的同在”
撰稿:楷文
一、经文分段
整个摩西五经的中心就是西乃山,因为西乃山是赐下律法的地方。而摩西五经也被称之为律法书。从出埃及记第十九章一直到到出埃及记结束,以色列民都扎营在西乃山脚。在这里他们领受神所赐下的律法,也建造神所启示的会幕。出埃及记把西乃山时期的故事,以摩西七度上山会见神的架构来呈现。[1] 而十九章则刚好记录了头三次上山的事件。这三次上山本质上都是在为之后做预备的工作。其中8节下到15节则正是其中第二次摩西上山领受神的吩咐然后下山传达给百姓的内容。以第8节下为开始,是因为第8节下是第二次上山的一个小标题。[2] 承接与第一次下上之后百姓的回应,更是为16节神的降临作准备。
二、与上下文的关系
1.与上文的关系
从第8节下就可以看出,摩西的第二次上山不是一次与前文分开而独立的行动。而是摩西要去向神回复百姓的回答。不仅在行动上,在内容上也有着极大的联系。在1至2节中介绍了这整个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他们这时已经离开埃及来到了西乃山。[3] 正如神在呼召摩西时所说的“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侍奉我。”(出3:12)第4节中更是由神自己藉摩西向以色列名称述了这一拯救的事实。先有神这主动恩典的拯救,才在第5节上中带出神对百姓的要求。由此也可看出,律法的赐予是在拯救之后。而5节下到第6节则是在要求之下带来的新的身份和祝福。[4]
这一段的内容中,神对祂之前对以色列的拯救做了一个简明的概括,用一种散文诗的体裁来表现了出来,用词优美,意境高远。[5] 用“鹰”来形容他对以色列的保护。更顺势将出埃及记的故事带入了第二个主题,那就是圣约与律法。第7到8节上,摩西将神的吩咐向以色列人陈明。而以色列人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回应。有学者认为以色列人是在满口应承,是幼稚且不负责任的话。[6] 更有甚者认为以色列这是舌头说出僭越的承诺。是高傲的回答。[7] 但是亦有学者认为以色列人并没有辜负神的厚望,而热忱的回应神的吩咐。[8] 我个人认为虽然之后以色列人很快就软弱犯罪,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并非真心的。而且从神主动拯救人开始,这就不是一个神与人讨论供人选择的命题。而是神主动的要求,并且以色列早已进入这约中,[9] 他们能在这时如此“同声”的作出积极回答。因视为是一个正确的委身回应。而这一对于将要赐下之神的话和神的约的回复,也使到真正开始进入接受律法的预备。
2.与下文的关系
第二次的上山是为第三次的上山作准备的。第二次上山之后的第三天神要在密云中临到他们当中,这是神在摩西第二次上山时告诉摩西的。因为神是圣洁的,所以百姓需要经过洁净。当摩西第三次上山时,神两次对摩西说“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22节、24节)由此也可看出第二次上山所吩咐的洁净是何其的重要。
整个十九章三次摩西的上山都是为了预备一群子民接受神的律法并建造神与人同在的会幕。而这群子民所最需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圣洁。作圣洁的子民,被洁净,去迎接全然圣洁的神和祂完全圣洁的律法。[10]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三、经文分析
(一)架构分析
莫德将8节下到15节这段摩西二度上山的经文,认为是神的子民为神的降临做应有的准备。整个事件的中心是神的降临。故此得出这样一个交叉平行的架构如下:[11]
A 摩西上山向耶和华报告(8节下)
B 耶和华要降临,透过摩西向百姓说话(9节)
C 预备:百姓自洁(10节)
D 耶和华承诺第三天要在百姓眼前降临(11节)
C’预备:将西乃山分别出来(12~13节上)
B’百姓听到角声时,才可以上山来(13节下)
A’摩西下山告诉百姓如何预备(14~15节)
从这个架构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整个摩西第二次上山的中心是围绕着神的降临(11节)。围绕着这个中心,在架构中更让我们看到的是围绕着神降临要作预备。而最重要要预备的就是圣洁,百姓要分别为圣,地也要分别为圣。(10、12~13节上)当然不论是在要求圣洁这事上,还是在降临这事上,神都是绝对的主动者。神告诉摩西祂要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也是只有人等到神的角声拖长的时候,才可以上山。由此可见,不是人圣洁使神到人中间,倒是神要到人中间去,所以人要预备,要预备圣洁。(9、13节下)既然这段经文是以摩西的第二度上山划分的。开头和结尾就是摩西的上山去向神报告和摩西下山到百姓那里去传达神的吩咐。可见摩西成为了整个事件的中间人,他将神的吩咐带给百姓,亦将百姓的回应回复神。(8节下、14~15节)在第9节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神的吩咐优先于人的回应。在第8节下就提到摩西把百姓的回应禀告神,但摩西的禀告一直到第9节后才出现。可见摩西的禀报,必须放在次于神所要告诉他的话之后(9节上),摩西也必须等到机会,才能插入他上山所要回复的好消息(9节下)。[12]
(二)架构引出的信息
经过上述对本段经文架构的分析,基本可以看出在这段摩西第二次上山经文所主要要陈述的信息。
1.重要的主题
分析过架构之后就不难发现,这段经文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神的同在”。这是完全是神主动的工作,神要与人同在。虽然这里只是提到神要降临都在西乃山上。但在古近东文化中,山一般代表神的住处。故此这段经文应可理解为神叫西乃山成为祂的居所。而此时以色列民正在西乃山下安营(1节)。从整个十九章的角度,这时所做的也都是在为着将来来临的神的律法以及将要建造的会幕作准备。神要以色列在万民中作属神的子民。(5节)之后神更通过帐幕的形式来分享以色列人当时的居住习惯,从而使到神与人同住。[13] 可见神的降临真正要达到的就是神要与人同在。不同与巴别塔的人要请神下来住在人中。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的是神主动的按着他的主权要来住在人的中间与人同在。但是在这一主题引导下,一个主要有待解决的问题就出现了。
2.主要的问题
在第二度上山的架构中,直接围绕着11节关于神要降临西乃山与人同在这一主题的,就是第10 节与第11至12节这两段。在第10节中是记述神吩咐摩西关于百姓要被洁净的问题,而第11到12节则是有关预备要将西乃山分别为圣的命令。由此可见,要实现“神与人同在”,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关于圣洁的问题。这不难使我们联想到人原来在伊甸园享受与神同在的生活,而使人被赶出伊甸园不再能享受神的同在的关键就是在于人犯了罪。所以不仅人不再圣洁,连地也因此而受到了咒诅(创3:17)。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在第10节与第11到12节神所藉摩西吩咐的问题基本是在处理神要与人同在中间最大的障碍,那就是罪的问题。百姓要被洁净,地要分别为圣,应可视为在进入神的同在之前的一种恢复。因为地要分别为圣的关键,还是在于人。地也是因着人而被咒诅。因此二者对比,人要被洁净是重中之重。[14]
神吩咐关于百姓要被洁净的经文(10节),在中文圣经中被翻译为“叫他们今天明天自洁”。但在原文中,神所告诉摩西的都是“you consecrate them”。意为神要摩西洁净他们。[15] 而且NIV在14节中也是指说摩西“he consecrated them”。在这段圣经中并没有提及摩西如何去洁净他们。但是却使我们看到神吩咐解决圣洁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的方式是要一个人摩西,去洁净整个以色列百姓。
3.唯一的中介人
整段经文是以摩西的第二次上山与下山作划分的。也可说摩西是这贯穿这一段经文的核心人物。架构的开头是摩西上山将百姓的话回复耶和华。(8节下)而与开头对应的结尾则是摩西下山到百姓那里去,将神的命令传达于百姓。(14节)在整段经文中百姓与神并无直接的沟通。上下联系整个十九章,也能发现,摩西成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人。不仅要摩西去洁净以色列人。同时摩西将神的话传讲给百姓,也将百姓的回应报告神。可以说摩西这位唯一的中介人在圣洁的神与不圣洁的百姓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第9节中神对摩西说“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16] 也可以永远信你了。[17] ”这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摩西这位中介人的重要性。
摩西在以色列人的信仰中是非常重要的。霍志恒指出摩西的人生经历预表了基督救赎工作中的三个职分,以色列人对于摩西信靠的态度与基督徒对基督的态度十分类似。[18] 摩西在这段经文里中介人的身份和工作,很容易就使我们想到耶稣基督中保的职分。从预表的角度,正如“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除了摩西是耶和华面对面认识的,(申34:10)没有人是与神面对面与神对话的。又如耶稣的血洁净了我们这些他的百姓的罪。在第10与14节神也要摩西洁净他们。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如此就可以知道并非摩西真能洁净百姓。而是因其正站在神与人所立之约中的中保的位子上。[19] 是因他正预表着那新约中真正完美的大祭司耶稣。在耶和华降临的时候,唯独摩西能上到西乃山的山顶上与神对话,(20节)百姓却连山都不能靠近。这也并非因为百姓才有罪,摩西就没罪就完全圣洁。摩西也是人,依然不圣洁不完全。[20] 同样是因为摩西预表着将要来的那位全然圣洁的圣子耶稣。才能够成为传达神话语的中介人。神在百姓中高抬摩西,真正要高抬的是那位真正带领祂子明出“埃及”的耶稣基督。
这样就能了解这段经文,是在“中保”的作用下,使百姓被洁净,解决“圣洁的问题”,从而迎接“神的同在”。[21]
(三)重要字词分析
1.“云”
神要在密云中降临,“云”在摩西五经中除了少数地方用来指天上下雨的云以外(例如,创9:13、14、16),多用来描述上帝的临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在旷野中,神一路用云柱火柱保护引导他们前行,云柱代表耶和华恩惠的同在。[22] 这是一个方面,经文中人所见之“云”,代表了上帝的同在。这也引出了“云”的作用。人看到了云,知道耶和华神要降临在人中间。与此同时,云还同时保护了神的临在不被人冒犯,免得人死亡。就如当每年赎罪日,大祭司进入至圣所中时,要“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利16:13)。免得人因为直接看见耶和华神而死亡。 “云”不仅有保护人的作用,还可使到人“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象”(申4:12)。另外这也帮助人不去作任任何形象来代表耶和华神(出20:4)。[23] 在“云”的意思和作用中。更加凸显了神对百姓的慈爱,他愿意与人同在。以及他对圣洁的要求,神用云来保护他百姓的,免的他们死亡。神要与人同住,但人与神之间还是需要距离。
2.“自洁”
前文已经讨论过,百姓更准确来说应该是“被洁净”。[24] 人之所以需要被洁净,一是因为人的不洁,二是因为将要降临百姓中间的神是圣洁的。人的不洁是因为人有罪,而神的圣洁则不单指没有罪。可以说神的圣洁就是祂的神性的具体表现,叫祂在地位及尊荣上都与一切受造物截然不同。[25] 从14节来看,这段经文里提到有关人自己的洁净的事情有两项,分别是“洗衣服”与“不可亲近女人”。首先“洗衣服”虽然是礼仪上的洁净。但藉着叫百姓洗衣服这外在的行动,却是要他们将这洁净的行动内化成为心中的实际。[26] 藉着这不能真正赦罪的行动,象征将来真正被羔羊之血洗净衣服。(启22:14)
然后是“不可亲近女人”。莫德引述加尔文的观点,在旧约中之后的经文虽然指出性交使双方沦为“不洁”。但是这种男女性交的不洁,比较是术语而非道德上的。并非从婚姻观点着眼,而是因着男性的精液与堕落有罪的人类的生命的关系。旧约信仰中这样对于“性”的节制,也是十分有别与异教的性泛滥习俗。[27] 一方面,“圣”这词的意思中本身就包含“分别”的意思。[28] 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好全神贯注来聆听律法。[29] 综上所述,这一有关洁净的内容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神要与人同在,人的洁净非常重要,是必须的前设。
3.“上山”
此上山非指摩西的上山,而是指百姓的上山。在第10节到13节这段神对摩西说的话中,讲述了关于百姓上山的吩咐。在第12节中,神吩咐摩西要给百姓定界限,不可上山。一直到了13节的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才可以到上山。[30] 有的学者的看法是认为这段吩咐主要是针对神降临之后,故此对这段经文的解读就是立界限是出于神对百姓的善意,保护以色列民勿存侥幸之心,误闯禁地,自取灭亡。只有到了神在降临的所有启示完毕,也就是角声拉长的时候,百姓才可以上山。[31] 这一分析的结论是人虽然经过洁净,但是人与神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别。神从始至终都未允许以色列民上山,直到最后的结束才可以上山。但是到了神与以色列立约之后,摩西,亚伦以及七十位长老等人确实有上山。(出24章)圣经也并无记录那时有角声出现。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定界限的吩咐是在摩西一下山就吩咐百姓开始的。意在将山分别出来,同时也是为了操练百姓对神圣洁的敬畏。当三天后的角声响起时,百姓就一同与摩西靠近山。但却因为神突然召摩西上山才为之停顿。这时神才吩咐百姓不可再继续前行。[32] 这两种解释最终都是使人知道神虽然要与人同在,但是人与神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从完整性来说,第二种解释可能更为准确。这不是神先允许人上山,后却不让人上山的出尔反尔。而是神让人更加清楚认识到,人虽然看似被洁净了,也洗了衣服。但是依然还不完全。以色列民需要一位代表百姓与神立约“中保”。这之后,人才可以上山去见神。(如出24:4~11)从另一个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人即使用意再佳,再努力的圣洁自持,也无法使我们配得祂的临在。神的临在对于我们,甚至可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四、经文对当时与今天的信息
(一)对当时以色列人的信息
经历过出埃及的拯救,在赐下律法和圣约之前。神要祂的百姓分别为圣,独归神作圣洁的国民。神要与祂的百姓同住,要在以色列中恢复已逝去的伊甸园中的光景。第一个对以色列民的吩咐就是,他们要被洁净。借着洗衣服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污秽。最后经过他们的努力圣洁自持,却仍旧不得靠近神。则要使他们看到他们在他们的王他们的神面前是何等的相形见绌,亦是何等的无能为力。他们发颤的腿,见证了他们对神的惧怕。神要祂的百姓敬畏祂,也要在他的百姓中抬举这位“中保”摩西。使以色列民信摩西,亦信神藉摩西传他们的话。最终能够在以色列中建立起神的会幕,神亲自住在他的百姓当中。[33]
(二)对今天教会的信息
一方面因为耶稣基督这位真正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使我们今天能够藉着他的血坦然无惧来到神的面前。这是何等来之不易的事情,荣耀的神子为我们被献。故此首先当存的是时常感恩之心。是用他的死来撕开了圣所与至圣所之间的幔子,才使我们今天可以奉他之名随时随地来到施恩座前向父祷告。另一方面,感恩之余也当常存敬畏之心。因为西乃山上这位使天地震动,威严无比的神,从古至今未曾改变。因着神是神而敬畏他,则不敢在祂面前随意放肆。忘了今天能存活,不是因为我们,乃是因着中保的血。故此对这位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危险”之主,决不可有一丝轻慢。[34]
在以色列身上未得完全的神与人同在,今天圣灵却每日与同每个儿女同在。思其来之不易,才知珍惜眼前的生活与事奉。
三一真神为我们父,为我们主,为我们友。不是存着惧怕去遵行律法过圣洁生活,而是以感恩来献上一生。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书目:
霍志恒。《圣经神学——旧约》。李保罗译。圣经研究丛书。香港:天道书楼,2009。
柯勒。《出埃及记》。李永明译。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台北:校园书房,2000。
莱斯特·梅尔。《出埃及记》。锦纶公司译。道声旧约神学注释。香港:道声出版社,1992。
刘嘉文。〈出埃及记〉。授课讲义。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3年9月12日。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书楼,2005。
莫德。《出埃及记》。葛熙乐。圣经信息系列。台北:校园书房,2012。
麦敬道。《出埃及记释义》。吴志权译。香港:基督徒阅览室出版部,1988。
潘毅坚,《浅析出埃及记——神的同在》,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4。
丘恩处。《出埃及记》。中文圣经注释卷3。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3。
注脚:
[1] 莫德,《出埃及记》,葛熙乐,圣经信息系列(台北:校园书房,2012),276-77。
[2] 莫德,《出埃及记》,289。
[3] 西乃山也就是耶和华在荆棘火焰中向摩西显现的何烈山。见莱斯特·梅尔,《出埃及记》,锦纶公司译,道声旧约神学注释(香港:道声出版社,1992),95。
[4] 潘毅坚,《浅析出埃及记——神的同在》,(学术研究论文2014),2。
[5]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书楼,2005),8。
[6] 柯勒,《出埃及记》,李永明译,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台北:校园书房,2000),164。
[7] 麦敬道,《出埃及记释义》,吴志权译(香港:基督徒阅览室出版部,1988),223。
[8]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16-17。
[9] 莫德,《出埃及记》,284。
[10] 潘毅坚,《浅析出埃及记——神的同在》,(学术研究论文2014),4。
[11] 莫德,《出埃及记》,289。
[12] 莫德,《出埃及记》,289。
[13] 霍志恒,《圣经神学——旧约》,李保罗译,圣经研究丛书(香港:天道书楼,2009),165。
[14] 潘毅坚,《浅析出埃及记——神的同在》,(学术研究论文2014),6。
[15] 刘嘉文,〈出埃及记〉(授课讲义,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3年9月12日),3。
[16] 柯勒提出“听见”二字可照字面解释,形容他们所听见的雷声。雷声在旧约经常象征神的声音。见柯勒,《出埃及记》,165。
[17] 这里的“信你”是加强语气,可理解为在这句话前加上“以致”如“以致叫百姓······可以永远信你了”。见莫德,《出埃及记》,298。
[18] 霍志恒,《圣经神学——旧约》,120。
[19] 莫德认为(出19:9)这里有意要确认摩西做立约的中保(“事先的预备”)。见莫德,《出埃及记》,297-98。
[20] 出33:20~23记述摩西也只能看见神的背,却不得见神的面。因为神告诉摩西人见神的面就不能存活。
[21] 潘毅坚,《浅析出埃及记——神的同在》,(学术研究论文2014),9。
[22]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21。
[23]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21-22。
[24] 刘嘉文,〈出埃及记〉,3。
[25] 霍志恒,《圣经神学——旧约》,168。
[26]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23。
[27] 莫德,《出埃及记》,304。
[28]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133。
[29]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293。
[30] 中文和合本虽然翻译为“才可到山根来。”但是原文和英文以及现代中文译本都是“才可以上山”。见丘恩处,《出埃及记》,中文圣经注释卷3(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3),379。
[31] 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下)》,24。
[32] 莫德,《出埃及记》,292-93。
[33] 潘毅坚,《浅析出埃及记——神的同在》,(学术研究论文2014),11。
[34] 潘毅坚,《浅析出埃及记——神的同在》,(学术研究论文2014),13。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120 透析出埃及记十九章:“神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