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ivingwaterstudio.net
wei069 《诠释圣经:预备宣讲的解经进路》阅读心得
撰稿:林丽雯
本书作者:傅明丽
出版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书导读中提出三个世界(经文的文学世界、经文背后的历史世界、经文前的当代世界)互相连接,继而更准确地传达神的道,这牵涉到释经学的范畴。预备讲章,是为要宣讲神的话,所以正确释经、正确理解经文,然后正确应用,显得格外重要,有了释经学的基础,才能按正确方法理解经文。
导读部分说『没有人可以不带任何前设阅读、解释,甚至宣讲圣经。』同时第12页说『读者把什么带进经文,大大地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所在,和他们将会如何诠释某段经文的方法……在我们或许全不知觉的情况底下,我们自身的处境和经验将会摸塑我们制定、建构、互动和回应经文的方式』。这个十分要紧,尽可能不戴有色眼镜去看经文,能敞开心怀让神的话清楚在读者心中显明。读者实在不能把自己的世界读进经文里,而是要让该段经文应用在读者的生活中,要时刻求圣灵引导宣讲者的思路,以便正确地释经、应用和表达,同时更谦卑地参考他人研究的成果。
在43页强调,『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偏见来阅读经文,没有人是纯粹客观的。因此……没有哪一个个别的诠释能够声称自己拥有了绝对的权威,也不能誇下海口认为已经包揽一切或穷尽所有的解读。』也因为如此,同一段经文,在自己曾经处理过,宣讲过以后,再听别的宣讲者传讲时,依然是一篇新的讲章。神的话语如此丰富奇妙,适合各时代各背景的会众,只是需要宣讲者适当地、有效地表达。故宣讲者的释经、应用、宣讲,责任何等重大,不容轻率。
本书的书名《诠释圣经:預備宣講的解經進路》意味着,讲道内容当然要从经文为出发点,将经文的意思向会众表达,好让会众加以应用。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人会质疑这样的立场。然而,今时今日,笔者常听到的讲道是,宣讲者念了一段经文以后,便滔滔不绝地讲另一个内容,与刚刚所念的经文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直到讲道结束,依然不明白这些内容到底跟讲道一开始时所念的经文有何关联。这种现象颇为严重,会众听不到神的话语,只听见人的声音、人的演说,更甭提带来什么复兴和生命的改变。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这样的讲道,笔者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
1. 宣讲者并非从经文发展出该篇讲章,而是自己先选了一个主题,再从接近这主题的经文凑合凑合,作为讲台上一个『传统的讲道格式』(念了一段经文,再加以发挥,仿佛讲道内容出自圣经)。这真是非常要不得的态度,站在神的圣坛上却不是宣讲神的话,只是借题发挥。
2. 宣讲者没有时间好好预备讲章,所以并没有使用讲道的时间好好诠释神的话,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加上自己牧养教会多年的经验,东拉西扯;今时今日,网络资讯提供了许多便利,上网剪剪贴贴,就很快可以凑合一篇看似讲章的讲稿了。这种跟那些走江湖混饭吃的没什么两样。讲道这神圣又严肃的托付,常断送在这些不忠心的传道人手里。
作者反复选用路加福音七章36-50节作为例子,让读者很快能理解作者所教导的释经方法,其中很欣赏作者对该段经文的观察与分析很有故事性,有剧本的角度。从作者介绍的几个处理该段经文的方法,可以发展出好几篇很不错的讲章。神的话语本来就非常丰富,一段经文可以处理成各式各样的讲章,这就是神话语的奇妙,宣讲者如果用心写讲章,一辈子也有源源不绝的道可讲。
第47页提到『认识会众背景是撰写讲章的关键』,笔者深深体会,对越熟悉的对象讲道,越容易表达信息,对于一群陌生的脸孔讲道,在心理上已经输了一截,上台时若不是紧紧依靠神,实在会有类似『心虚』的感觉。基于有时候还是必须面对自己不认识的会众讲道,故在写讲章时,要在心中先设定好会众的背景,按照所想象的、所设定的来撰写讲章。可见,『对象感』在撰写讲章时是必要的,若没有对象感,根本无从写起。
第97页提到『唯有聚焦合宜,你的讲道才会产生效果。』其实当讲道题目定下来以后,基本上已经把主题焦点都决定了,所以虽然同一段经文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角度处理,但在定下讲题时就应该取舍所作的经文诠释,找出与讲道主题有关的即可。笔者实在听到有些宣讲者在台上将其所有研究过的诠释都提出来,模糊了焦点,削弱了讲章的感染力。宣讲者似乎分不清撰写一篇讲章与释经有何分别。
本书的附录为全书作了一个很好的收尾,它为全书内容作了一个实际的应用示范。本书不是厚重的大书,但却非常详细地把撰写讲章的重要部分(从诠释圣经到与会众拉上关系)作了很清楚的讲解和示范,不愧是当代学讲道的人参考的好书。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069 《诠释圣经:预备宣讲的解经进路》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