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ivingwaterstudio.net
wei031 克隆人
撰稿:逗逗
目录:
1.前言
2.正文——
一、何谓“克隆人”?
a. 定义
b. 什么是“有性生殖”?
二、探讨“克隆人应否存在”之必要性
三、支持者的立场
a. 掌控生命的最高峰
b. 媒体夸大克隆人的危害
c. 现实的走向
四、反对者的立场
a. 悲剧的开始
b. 性的问题
c. 价值问题
d. 尊严问题
五,参考资料
六,感想——
a. 品格教育
b.“品质”问题
c. 资金分配
————————————————————————————————————————-
【前言】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探讨克隆人应该不应该出现的问题。论文的灵感来自中学的某次班际辩论赛的题目——《克隆技术的利大于弊》,我从这里取得了一些联想。
接下来的篇章所要探讨的不是克隆的技术,甚至不是克隆的产品,而是克隆领域中还未成形的部分——克隆人。
许多科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宗教家,甚至一些一般社会人士或学生,都思考过克隆人究竟应该不应该被制造这个问题。他们思考着,当这种不由两性结合而产生的新人类与我们这些正常人共处时,所要面对的许多道德伦理问题。目前许多人抱持反对的态度,然而仍然有人赞成克隆人的制造。
探讨这个问题的价值何在?当我请教我的父亲时,他给予的答案中道出一个例子,而我很高兴能在本篇论文中将之分享。
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不久的十五年前,“大哥大”问世之际,它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拥有“大哥大”的人被视为富豪子弟,然而仅仅大约十五年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却成为你我的必需品。智能手机成为朋友与朋友之间、公司与市场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生意人与客户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一个无可剔除的联络工具。它的地位演进从奢侈到必需,让我们看见一个事实:原来在不同时代可能产生不同的思想标准。以前被反对的文化,也许只要时间的催化就能被接受。
请留心,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看待这一类问题,因为这世界上存在着两种规则:真理和道理。
何谓真理?好比说人需要空气,这是个跨种族、时代、地域等,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
何谓道理?好比说中国古代女性缠脚。道理之有理,是必须切合特定的种族、时代、地域等,最终形成文化。
因此,当我们探讨问题之前,要分清所有规则中,何者属真理,何者属道理,何者无理;这是本篇论文的终极目的。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何谓“克隆人”】
1. 定义
“克隆”其实就是“无性生殖”。“克隆人”的技术,即单取男女一方成熟个体的器官细胞(含46条染色体),在体外与经过处理后的空卵子结合;此卵子的染色体已被破坏,成为空的卵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遗传基因全部来自一方的合子,再移植于女人的子宫内;这合子便像普通受精卵一样分裂成长。经过正常的怀孕期,渐渐发育成胎儿;如此诞生之婴儿,其基因与提供体细胞的人完全一致,以后他成长的五官体形也完全一样,称为“克隆人”。
2.什么是“有性生殖”?
透过夫妻两性结合而繁殖的下一代称为“有性生殖”。人的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生命所有的遗传信息(即基因)就储存在其中。正常人的“有性生殖”,是男人的精子和女人的卵子,各含有23条染色体,透过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含有46条染色体的合子,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
而“试管婴儿”是属于“有性生殖”。“试管婴儿”与“克隆人”是有区别的。试管婴儿的基因来自双亲;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精子与卵子是特殊的生殖细胞。“试管婴儿”是受精这一过程,用高科技的方法在“试管中”培养,然后将早期的胚胎植入子宫。如果将胚胎细胞分成数份,再植入不同的子宫,可同期发育成数位兄弟姐妹,这种过程是“有性胚胎复制”,与“克隆人”完全不同。“克隆人”的基因来自已成熟的个体器官细胞,与“试管婴儿”基因的来源不同。
【探讨“克隆人应否存在”之必要性】
在丰足的物质科技成就背后,同时也出现广泛的虚无主义、无虑、享乐主义、意义之迷失、挫折感等。我们不要忘了前几年发生的39位“天堂之门”(Heaven’s Gate)的信徒集体自杀的骇人事件,是发生在所谓科技最先进的美国。这印证了“我们能征服太空,却征服不了内心的空虚”这句老话。
比起其他科技,遗传基因科技所带来之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这也难怪克林顿在获悉“桃莉”诞生的消息后彻夜难眠,且在翌日即刻指示全国生命伦理谘询委员会(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对无性繁殖的伦理道德影响做研究,并在九十天内提呈报告。
许多评论者指出,就算某个人的基因组合是与另一个人完全相同,前者也未必就是后者的“复制品”。理由是人的个性并非单由先天的基因所塑造;反之,在许多时候,环境及培育扮演更大的角色。因此要再复制一个爱因斯坦或希特勒都是不大可能的。人的性格或人性并不只是化学单元所组成,除了肉体的细胞组合,人有其所谓的灵魂,而灵魂是不可能复制的。
话虽如此,深信仍有许多科学家想扮演创造主,尝试创造一个人——世界上第一个复制人。这是可以理解的,人都有其自胜心、骄傲野心,倘若能成为第一个造人之人,那将留名青史,这种诱惑是许多人不能胜过的。因此复制人在目前是空谈,但没有人敢抹杀其可能性,因此讨论有关克隆人的道德伦理问题也变得迫切了。
基督教伦理学家奥利华·奥娜婼芬说过一番发人省思的话,阐明了探讨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技术本身是一种文化的化身和委身。它包含了我们对上帝、对世界及全人类的思考方式。因此技术本身也包含了一些价值判断,它也摒除了一些有关人类行为的可能性态度。”
总括一句,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科技的发展,倘若能促进人的尊严及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高举科技之时,我们也应警戒科技系统之宰制权势,免得他殖民化我们的生活世界;而无性繁殖这个科技正潜伏了此巨大危机。
【支持者的立场】
1. 掌控生命的最高峰
第二军医大学社会科学教授、医学伦理教研室主任王德彦这么说:“人们的担心都是想象大于事实,基因克隆技术是人类操作生命的最高峰。”
人们普遍担心克隆人出现以后,人类会进入一个制造人的时代。亿万富翁会不会无休止地复制自己,使自己长生不老甚至遍布世界?克隆人有没有法律地位?是否可以分割遗产?亲代眷养克隆人以备自己更换器官是否人道和合法?如果某个工厂克隆十万个低能儿作为驯服的劳动力怎么办?
王德彦教授说:“其实,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我们克隆出来一个人后,我们可以给他良好的教育、丰富的物质生活,避免我们走过的弯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服苦役呢?”他又说:“克隆人完全可以和自然生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也许只是个习惯问题。”
对后代数量、生育后代的时间以及后代素质的自主决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现代生殖技术有可能满足人类几千年来的愿望和需求。现代基因克隆技术在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道德问题,迄今已有的伦理学已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要求道德适应技术还是技术适应道德,当科学技术使人成为自然体而能够通过技术加以支配时,道德的籓篱终究要被打破。
2. 媒体夸大克隆人的危害
生化博士方丹子认为,假如有一个群体全部采用克隆生殖方式,那也只是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有的基因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并无减少。
方氏认为国内的媒体普遍夸大了克隆人的危害。允许克隆人,并不是相应地禁止人类的有性生殖而把人类变成单性生殖的动物,因此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反对克隆人是无济于事的。
3. 现实的走向
克隆羊引起了一场克隆人的恐慌,而克隆人的支持者认为,事实提示着克隆人的问世是迟早的。这就像过去生物医学科学领域中重组基因和试管婴孩问世所经历的,从恐慌和非议到认可和推进的过程一样。只要克隆生物能造福人类,哪怕仅仅是对少数有生育缺陷的家庭,通过法律的方法扬善避恶,克隆生育一定会逐渐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可。而对于辅助生殖技术未能成功协助生育的不育夫妇来说,选择克隆传代,还是过继传代,这是他们的传代自主权。
国际知名杂志《柳叶刀》在讨论克隆人首要原则的社论中有句话:“无论这场辩论在哪里发生,我们应该记住:人首先就是一个人,无论他或她是怎样产生的。”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反对者的立场】
1. 悲剧的开始
如果克隆人诞生,将是个悲剧。
中国科学院院士兼副院长陈竺解释说,我们不懂得这个婴儿是否是个健全的人,因为从技术角度看,克隆动物的失败率非常高,桃莉羊就是克隆277个绵羊胚胎的唯一“硕果”,即使最终成功了,也以不健康、畸形的居多。这种“残次品”若发生在人身上,谁对他负责?
2. 性的问题
社会学家张文光提出,把生殖和性分开,这是福是祸?有人问,性与生殖一定要结连在一起吗?难道生养儿女、制造新生命必须是两性结合才合乎自然吗?另外也问,为什么不把性简化,不要将之神秘化:性就是性欲,就是想和别人的身体接触以达到快感。张氏说:“简简单单的性”可能是时下许多人持有之态度;但他不敢苟同。“我觉得如果性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别人的肉体接触,获得快感的话,人与禽兽有何别呢?”
希伯来文中,“性交”的意义是“认识”。这是男女双方向对方敞开自我的时刻。在相依拥抱的过程中,两个生命能超越自我,共同朝向贡献另一个个体而奉献自我,产生另一个生命。以无性繁殖取代有性繁殖是削减人性的,因为它是生养新生命与一个委身与付出的爱、性关系与亲密分家了。基于此因,基督教坚决反对将性简化及贱化成只为找寻刺激或快感的接触,而深深认为,性必定有其更深层之目的与意义。
哲学家余达心认为,个体生命的成全与肯定在于他或她愿意融入一种超越自我的关系中。人的生命是要在互相参与、彼此贡献与共同开拓中展现“有性生殖”,因此是两性结合,以达到最高生命成全的途径。不单如此,被生殖的下一代也必须在爱的结合和期盼中出生,在爱的照顾中成长,其生命的完整性才不会受损。唯有在二人成为一体的生育中,孕育成长的人才蕴含着相互依赖、彼此奉献的深意。
3. 价值问题
第二军医大学遗传学教授傅继梁说:“克隆人将给人类的伦理体系带来‘感情黑洞’,从此取消了生命的神圣感,人们之间的感情可能会大打折扣。”
比如有一对夫妻非常心爱的小孩突然出意外离世,他们当然会伤心欲绝,这时若利用克隆技术将一个完全相同的小孩还给这个家庭,听起来似乎人道,但请进一步想,为什么他的父母会难过?正因这个小孩是不能再生的,他是独一无二的。再者,被克隆而成的小孩,不过是一个前人的投影代替品,试想知道此事实后,这个克隆人的心智发展会如何?
4. 尊严问题
桃莉羊对遗传学一无所知,它不知道自己是克隆而生的,其它的羊也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出生的;然而与动物不一样的是,克隆人将会明白他们是克隆而生的,明白他们因此会受到其他人的瞩目。被克隆而生的人类,都为着另一些人的利益和目的而被制造,这远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社会和道德的倒退。法国国家生命与伦理咨询委员会委员亨利·阿特兰教授就说:“不管怎样,生物医学技术都不能为这类模糊观念提供服务。”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30年前也说过:“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任何一个时代所面对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一个社会的整体政治、社会和经济架构,也在一个颇大的程度上决定它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在今天生物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人是什么’似乎已变成唯一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打造后人类》张文光著
2. 《复制——更新生命抑或破损人生?》余达心著
3. 《复制人——祝福抑或咒诅》余达心、江丕盛著
4. 《复制人面面观》郑国治著
5.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2-12/30/content_674582.htm
6. 《我赞成克隆人》陈必红文http://www.vibig.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535
【感想】
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也进行了一番脑力激荡。我发现原来一个人的信仰很重要。例如人本主义学者以人为中心来看待问题,和神本主义学者对生命的看待,有着不一样的角度。真理需要坚守,这是前言提及的,而信仰的不同将造成对真理谨守的程度不同。在这时代建构一个合乎需要的道理时,信仰的基础因此就非常重要。
此外,我还思考了以下问题:
a. 品格教育
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克隆人的需求尝试基于一个人的利益、好奇心、虚荣心。如果克隆人的出现是我们强行的制造,在这个道德堕落的前提下制造而成的新人类已是一种“产品”。你要如何教导一个产品去学习品格?除非你不将之视为产品。要如何不将之视为产品?除非他的存在非克隆而成。
b. “品质”问题
科学家皆认同,到目前为止,克隆出来的生命体质比自然出生的生物体质更劣。未来世界若充满克隆人,“正常人”与“克隆人”或克隆人之间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会否一步步将人的基因引向更糟的地步?绝对是可能的。我们不能只将表象传给下一代,内里却越来越粗略。
c. 资金分配
我深信有争议才会有结果。结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坏;但要有更好的结果,争议是无可避免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想想,与其用大笔资金研究克隆人,何不将之发展其他研究?既然医学界承认克隆人的生产风险高,相信有更好的研发来满足优良内脏等的需要。
结论:
总的来说,当然这些探讨很难被下一个完美的结论,但我更倾向反对克隆人的出现。这一次对论文的撰写确实启发了我的思想。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031 克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