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sheng276 古时父母VS今日父母
撰稿:微尘

每年的五、六月,世界各地忙着庆祝母亲节、父亲节,商家、餐馆更是趁此机会大赚一笔。孝敬父母的节日,不禁让人想起自己的父母那个年代,对比今日的父母,其中的异同点,想想令人莞尔一笑。篇幅有限,就只谈不同点吧!
一、生儿养女目的不同
古时候都说要“养儿防老”,那个时候都是三、四代同堂,家族观念强,彼此若不是为了不得已的原因,一定都住在一起,所以上一代年纪大了,依靠下一代奉养,这是理所当然的,膝下无子,孤独终老,是古时候的人绝不想发生的事。生儿育女,古时候,真的就是为了“防老”。
今时代观念逐渐改变,因为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变了,儿女长大后,即使不是成家,在有能力的条件下,也会想自己买房,搬离父母,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渐渐地,与父母不住同一个屋檐下,见面相处时间大大减少,亲情渐行渐淡,照顾年老的父母,不再那么自然,有的要经过争论,兄弟姐妹之间才愿意轮流照顾病卧在床的父母,甚至有的家庭索性将父母交给养老院、看护专人照顾。有的更甚:忘记父母还有吃喝拉撒病痛情感的需求,父母年老无力工作还需要靠双手养活自己,只能捡破烂、流落街头。故今时代的生儿育女,目的不再是养儿防老,仅仅是为了“付出爱”,为了经历养儿育女的酸甜苦辣。孩子小的时候,虽辛苦却也甘甜。孩子长大后,能有反哺之心,是父母的“bonus”,没有奉养,似乎也是需要作足了心理准备默然接受。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二、养育方式不同
古时候生养孩子,只要吃饱喝足穿得暖,再有条件的,给他上学,中学毕业后,如果要上大学,孩子自己半工半读。长子长女通常都没有机会受高等教育,很快就被要求踏入社会工作,帮补家用。所以古时候生越多孩子,担子就会越来越轻省,因为孩子稍微长大,就可以分担家庭经济,务农者更多出人手。至于孩子心灵是否健康,每个孩子不同的心灵需求、身体是否够营养、念书是否成绩令人满意……这些很少成为古时候父母的烦恼。
今时代的人养育孩子,打从母胎就开始进行各种付费课程:胎教、生产技巧、哺乳学习、奶粉纸尿片、学前班、才艺班、补习班等等各种栽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身为父母,想尽办法为儿女铺设一条更宽广的路,让儿女以后成家立业时,可以少奋斗几年。于是乎,倾尽所有,巴不得把所有的好处全部给了孩子。一般家庭,没有太多能力,所以只能生一个甚至两个孩子,用以上方式养育,已经倾家荡产。老来若没有养老计划,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三、两代互动方式不同
古时候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子女唯命是从,即使不认同,也会恭恭敬敬与父母沟通。孩子们都知道,父母恩,重如山,高于天。今日的孩子,尊师重道的观念不强,勇于反驳父母,只要不认同,就会毫不留颜面,数落父母。认为有理就大过天,父母的心是塑料做的,不用担心他们受伤。
近代更流行“道德绑架”、“情绪勒索”这些用词,如果对孩子提到养育之恩,要求孩子对父母要有所回馈,可能被指为道德绑架。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多多回家,因为父母思念他们,会被指情绪勒索。
孝亲节期间,儿女们在思考要选哪家餐馆买什么礼物时,不妨在平时更多地思考,两代之间,如何更健康地相处。父母们要给孩子有成长的空间,不掌控他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不忘记多多爱自己,取得身心的平衡。子女们要知道,子女对父母的爱只是寸草心,怎样也无法拥有三春晖,子女付出所有的爱,都比不上父母对子女之万分之一。既然如此,更全心地关爱父母,绝不会过度。父母所求,其实也只是那份心意。
祝愿 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心灵喜乐。孝亲节蒙恩!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sheng276 古时父母VS今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