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moon041 克制「纠正别人」的冲动
节目主持:林丽雯

晚上好,朋友,我是丽雯。夏天的晚上,感觉热乎乎的,你所在的位置,如果是北半球,这会儿是不是也热得慌?丽雯天天期待下大雨,洗刷沉闷的空气,也洗刷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说到压力,除了生活上各种挑战会带给人压力以外,有一种压力,是「被纠正」的无形压力,不知道你有经历过吗?
这种纠正别人的人,通常是教导者,例如老师、父母、教会牧者,习惯性地教导别人该怎么做,或者习惯性给意见,觉得自己是出于好意,要让对方有更多资讯,但是却常常会过了头。在别人没有征求意见的环境下,也习惯性地提出意见,而且会指出对方的不完善之处,希望对方采纳自己提出的看法。
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
看见别人正喝着可口的珍奶,习惯纠正者很快就会说:「别常喝这些,小心糖尿病。」去人家家里做客,主人家在洗碗,看见水喉开得大了点儿,纠正人的就说:「哇!你一向来习惯开这么大的水量?小一点也是可以洗得很干净的,这样水流很急,用量很大,水费很高耶!」一群人去吃自助餐,有人拿了一点意大利面,一点马铃薯,习惯纠正人的就会提出意见:「一开始别吃这种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很快就饱了,后面好吃的都吃不多了,不划算啊!」
这些意见都没有错,只是习惯纠正别人的人,看到什么都会不由自主地发表意见,而且十之八九都是负面的,让听的人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做错了事,正被指指点点。如果是同住一个屋檐下,自己的家人天天承载着负面的意见,就会不知不觉产生无形的压力,让人很窒息。
丽雯我发现自己以前也是这样习惯纠正别人,这种不自觉的行为,是起因于当了妈妈以后,总是希望让孩子们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下长大,希望孩子们能够被教导成更好的人,生活技能可以样样精通,起居饮食可以安排得妥当,念书、休闲都能按照适当的时间表进行,希望她们能够在各层面得到最大的益处,所以总是处处给意见,即使她们都已经做得很好,丽雯也会给于更好的建议,主要不是否定她们,而是希望让她们知道还有更好的方法。以为这样她们就会得到更多资讯,给自己的方方面面达到更理想。这样长期下来,有一天,女儿说:「我做什么你都不满意!我做得再好你还是有意见!」这句话敲醒了我,原来在她心目中,不是感激妈妈给她很多宝贵的资讯,而是觉得妈妈没有对她的表现作出明显的肯定。自此以后,我就尽量让自己不要事事都发表意见了,除非非提不可,同时也不忘记提出时先肯定她的选择。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但是这种习惯还是会在生活中其他层面出现。有一次一位朋友传来一张照片,说她第一次画眉毛,让大家看看。我就很快回复对方说:「哦,画得不错哦!你记得要用卸妆水卸干净,不要只是用洗脸霜。」其实丽雯的心里是在想,她第一次化妆,会不会不知道要用卸妆水卸干净,免得皮肤敏感出问题,出于好意,所以又给意见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年,后来有一天,女儿说:「妈妈,你教导人教导得太习惯了,什么都要教,不是什么场合都适合做教导的啦!别人会不舒服。」这句话再次提醒了我,我开始很谨慎发言,不要让别人觉得我很烦,即使出于善意,也要很注意。
不久以后,神让我亲身经历这种样样被指指点点的感受——
神预备了身边几个习惯性纠正别人的人,在每一件事上都有意见:「你不要吃这个,那个比较好吃。」「一直盯着电脑,眼睛不好。」「别老宅在家里,出去走走透透气!」「这个食物会上火,别吃太多!」「今天会下雨,出去干嘛?」…….曾经一个时期,我几乎每做一件事都收到反面的意见,不知不觉在心里产生一个无形的压力。下意识里,告诉自己,看吧!下一秒就有反面意见来了……
我开始经历这种不舒服和压力,虽然知道提出意见的人出于好意,但是一直收到负面意见真的很吃力。我回头看我自己过去走过的路,发现原来自己出于一片好意、用心良苦,但是不一定带给别人舒服快乐,反而让人敬而远之。
我又上了一课!
是的,适当地给予意见是重要的,特别是身为父母面对教养孩子时;身为老师在教课时;身为牧者在讲道、辅导时。但除此以外,平时与人互动,非万不得已,真的不用动不动发表意见,尤其很多事都是相对的,没有我们善意的意见,也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那就让别人也有个自己选择的空间吧!
(其实,如今才知道,这种动不动就纠正别人的习惯,除了是「职业病」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焦虑。习惯纠正别人的人,多多少少是焦虑型的人,您说是吗?哈哈!)
今晚就聊到这儿咯,我是丽雯,晚安!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moon041 克制「纠正别人」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