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ivingwaterstudio.net
est034 战役中的强者
节目主持:林谦谦
听众朋友,弟兄姐妹平安!我是您旅途的伙伴谦谦。上一集我们已经看到,各地犹大人在神与人的帮助下打败了仇敌,现在我们要再次回到波斯帝国,听听王宫里的那位,对发生在全国的大事有什么见解和安排。让谦谦把今天的经文读出来。
以斯帖记九章11-15节:「当日,将书珊城被杀的人数呈在王前。王对王后以斯帖说:“犹大人在书珊城杀灭了五百人,又杀了哈曼的十个儿子,在王的各省不知如何呢?现在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还求什么,也必为你成就。”以斯帖说:“王若以为美,求你准书珊的犹大人,明日也照今日的旨意行,并将哈曼十个儿子的尸首挂在木架上。”王便允准如此行。旨意传在书珊,人就把哈曼十个儿子的尸首挂起来了。亚达月十四日,书珊的犹大人又聚集在书珊,杀了三百人,却沒有下手夺取财物。」
就在亚达月十三日那一天,战斗终于告一段落,亚哈随鲁王也已经得知了书珊城中,与犹大人敌对而死亡的确切人数。奇怪,王怎么会这么快就获得情报呢?以前不管宫外发生什么事,他都一概不知,就连要杀害犹大人的谕旨已经传遍全国,王还是在多日以后,听以斯帖说起才恍然大悟的,在那之前,他完全被蒙在鼓里。听众朋友您有察觉吗?自从末底改取代哈曼的位置之后,王接收资讯的速度变得通达很多了。
只是我们发现,王关心的不是各地百姓的情况,反而是沾沾自喜地转述他为以斯帖做成的事。他对以斯帖说,犹大人单单在书珊城中,就灭了五百个仇敌,还包括哈曼的十个儿子,剩下的其他地方,怎么样呢? מֶה עָשׂוּ(mh ʿśw)这个片语翻译成英文就是“whatever they did”,意思是在其他省份,犹大人杀敌的情况大概与书珊城差不多。然后不等王后开口说话,王已经转移了话题,再次询问以斯帖的想法和要求。他的说辞与过去几次几乎一样,就是“无论妳的要求是什么,我都给妳;无论你的请求是什么,也仍旧会成就”。
有人好奇,王当真如此慷慨、如此关心以斯帖吗?谦谦认为,并不见得。多个月前,王是在以斯帖预备的筵席上给出他的承诺,但任何人只要多一点反刍当时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王是处在相当被动的位子上。而现在,王在同一件事上主动询问,似乎可以冲淡他之前被王后操弄的印象,让人看起来,王拿回了主导权,同时强调他才是掌握生杀赏罚的人。只不过一日之间都城中死了五百人的惊天大消息,竟被王轻描淡写地带过,且不作任何评价,确实很让人疑惑。或许是因为王对犹大人的捷报已经有所预期,又或许,他根本不在意国中百姓的动向,只一心一意向王后以斯帖展现自己的阔绰大方,挽回他丢失的面子。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听到王的发问,以斯帖当然也不必客气。她一反过去多次的斟酌言辞、小心翼翼,现在她非常直接地提出两个要求,就是第一,让书珊城的犹大人,明日也可以享有像今日一样的权力,聚集杀灭敌人。第二个要求,是把哈曼十个儿子的尸首挂在木架上示众。这一次,王没有任何推托,当场便答应了以斯帖的请求,旨意也快速地颁布了。
听众朋友您会不会好奇,以斯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不是得寸进尺吗?难道死了那么多人还不够吗?原来以斯帖也是会残忍报复的人吗?让我们来理一理整体的情况。以斯帖这次的要求不是关于波斯全国,而只针对书珊城。可能的原因是,书珊城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波斯首都,也是哈曼的势力主要所在,另外,这时候距离“明日”已经不远,王的旨意短时间内没办法那么快速传播到各地,所以这道旨意就只在书珊城实施。
那么这次动作的意义是什么呢?不要忘了,“杀害犹大人”的第一道谕旨,只在亚达月13日有效,到了14日,敌人便不能再向犹大人拔刀。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斯帖提出犹大人在14日可以聚集防敌,便提供了多一层保障。如果哈曼的势力对犹大人还怀有恨意,选择不顾王法的限制铤而走险,那么犹大人的抵抗便仍旧合法。进一步的好处是,不论是犹大人或国家政府,都可以看出并铲除哈曼的残余党羽。再来,亚达月13日,是两道谕旨同时实施的,对所有人来说,王的立场十分中立,而人们却能在14日的旨意中看见王的偏向。当王已经将哈曼的儿子们挂起来,又发出旨意保护犹大人,将对潜在的敌人起着警示的作用,他们再怎么想对付犹大人,也要考虑是否要挑战王的心意。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两步确实是很聪明的做法。不得不说以斯帖很懂得政治运作,也很会观察风向、举一反三。
亚达月14日的情况再次让我们看到,即使有着王谕旨的允许,犹大人也没有肆意妄为,15节经文再次强调他们“没有伸手夺取财物”。事实上,在当时最快让一个民族致富的方法,就是去与某个城镇打仗,被打败的居民逃跑后,胜者就会当场搜刮财物一番,然后收兵离开,这是古时很常见的抢夺策略。我们知道哈曼有相当丰富的家产,而他手下的门客也是他亲自用好处收买、雇佣的,理当不会过得多俭朴。哈曼也曾耗费一万他连得、付出很高的代价,想消灭他的眼中钉,并且打算在灭绝犹大人之后,以他们的财产来填补自己的损失(斯3:13)。反观犹大人并不富裕,然而在两次开放掠夺的情况下,他们依旧不下手。显然他们除了保命,别无所求,即便眼前是攻击他们、最后沦为手下败将的敌人,他们也没想过要占便宜,这实在反映了他们某种与众不同的价值观。犹大人的退让,与哈曼的泄愤报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旁观者一看,就会直接在脑海中对两种作风、两个群体,建构不一样的形象。
听众朋友,如果您在犹大人杀灭仇敌的现场,原本预期犹大人就快要名声财富双收,却看见他们竟略过了即得的好处,您对此有什么感想吗?您觉得究竟是什么因素,让犹大人放弃这致富的大好机会呢?在这场战役中,犹大人自然是胜利也是更强大的一方,您觉得他们真正的强大在于哪些方面?如果您也正面对一些仇敌无理的侵犯,您如何在应对的过程中流露信仰的态度呢?
我们一起来祷告:
亲爱的主,感谢你藉着今天的经文对我们说话。主啊当年犹大人的有所不为,引发我们重新反思,可以怎么样在争取权益与甘于放弃之间找到平衡,因为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我们的所做所行,以及我们要如何活出所信。主啊,正如你降卑来到世上,向与你敌对的人展现你丰盛的怜悯、宽容、恩典与慈爱,愿我们也这样效法你的样式,按照你所赐的智慧、选择合宜的方式对待他人。求你时刻引导我们,对我们的心说话,这样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名,阿门!
好,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歇下脚步了,我是谦谦,我们下一集下一个旅程,再会!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est034 战役中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