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ivingwaterstudio.net
est032“惊惶”的吸引力?
节目主持:林谦谦
听众朋友,弟兄姐妹平安!我是您旅途的伙伴谦谦。今天我们继续回到西弯月二十三日那一天,一起来看看,当波斯各地人民接收到诏书的时候,他们有怎样的反应。让谦谦先把经文读出来。
以斯帖记八章13-17节:「抄录这谕旨,颁行各省,宣告各族,使犹大人预备等候那日,在仇敌身上报仇。于是骑快马的驿卒被王命催促,急忙起行;谕旨也传遍书珊城。末底改穿着蓝色白色的朝服,头戴大金冠冕,又穿紫色细麻布的外袍,从王面前出来;书珊城的人民都欢呼快乐。犹大人有光荣,欢喜快乐而得尊贵。王的谕旨所到的各省各城,犹大人都欢喜快乐,设摆筵宴,以那日为吉日。那国的人民,有许多因惧怕犹大人,就入了犹大籍。」
首先,让我们回头来探究13节的נָקַם(nqm)“报仇”这个字。此字不包含在谕旨的内容,而是以斯帖记作者在旁述的时候所使用的字眼,因此引起了许多讨论。有人认为作者似乎在暗示,谕旨允许犹大人自我防卫的同时,还能把握机会予以报复,这种“有仇必报”的观点存在道德疑虑,也不符合圣经“爱与善待仇敌”的教导。确实,“报仇”这个字眼对现代基督徒来说,是阅读并领受以斯帖记相当大的阻碍,因我们常常倾向以更高超的道德价值标准,来审视眼前的事物,却忽略了重要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处境。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先尝试透过这个字进入旧约的时代,处理那时期的“报仇观”,接着再来理解以斯帖记中的“报仇”是怎么一回事。
נָקַם这个动词,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了35次。先不作翻译,单单把这个字在经文中还原,就会像以下几个例子一样。比如,神为了保护该隐而立下约定说,所有杀害该隐的人,将遭到נָקַם七倍(创4:15);旧约律法提到,主人若将他的奴仆立时打死,必然受到נָקַם(出21:20);米甸人曾用诡计陷害以色列人,神便要摩西带领以色列人נָקַם他们(民31:2);摩西在诗歌中呼吁万国同来欢呼,因为耶和华要为祂仆人的血施行נָקַם(申32:43);非利士人烧死了参孙的岳父和妻子,参孙决意要向非利士人נָקַם(士15:7);最后当参孙的眼睛被剜去,他还祈求神赐他力量,为双眼向非利士人נָקַם(士16:28);扫罗也曾表明要向非利士人נָקַם(撒上14:24);还有,先知书中不乏一些例子,说到耶和华要נָקַם欺压以色列的敌人,或者耶和华要נָקַם犯罪的百姓。
仔细考查每个נָקַם的使用情境,谦谦发现在圣经所有的记载中,נָקַם的动作,有半数以上是以神为主词,或是神吩咐人去执行的事。而当人想要נָקַם的时候,也需要祈求、静候神的允准,在某些情况下,神并不愿祂的子民נָקַם,而是要他们爱人如己(利19:18)。除了“报仇”这个翻译之外,נָקַם有时也会被翻为“刑罚”,两者的意思都是先有某些不义的行为,而后带来相应的后果,具有很强的法律意味。这样看来,这字的用法并不模糊,神是נָקַם真正的执行者,祂会透过祂拣选的人事物,在祂看为合宜的时机,按公义来惩治恶者,且נָקַם不会超出合理的范围,乃是照着各人的行为来实施(诗99:8)。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好,简单分析了נָקַם的用法与意义,现在回到以斯帖记的场景。当时的犹大民族面对无妄之灾,也不知道谁会在亚达月十三日对他们进行攻击,然而当时犹大人却并未对陷害他们的人有任何报复行为。意想不到的是,情势突然扭转了,新谕旨颁布并提供他们一个方法,容许他们在当天集合起来对抗来犯的人。犹大人有全部旧约圣经的神学基础,也当然明白“报仇”的原则,不是凭自己的血气,乃是按照神的公义,在适当的界限内与仇敌抗争。而那些仇敌,是在对谕旨完全知情、甘冒风险、藐视生命的前提下行动的,即便战死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不算冤了。所以,这便是作者所说,“报仇”的涵义。
当新谕旨快速地送达波斯各处的时候,百姓们作何反应呢?15节提到末底改穿着华贵的衣服,从王面前出来。先说说他穿的服饰,包括了蓝白色的朝服和紫色细麻布外袍,这身衣裳的材料与颜色,原本只有王族才有权穿戴,末底改可以穿在身上,表示他被赋予很高级的政治地位。另外,金色冠冕也是受王肯定的记号。在当时代,就曾有一位船长成功拯救一艘船不致沉没,亚哈随鲁王便把金冠戴在船长头上,所以那并非是统治者的王冠,而很可能是戴在额头上方的小冠,与末底改所戴的一样。
再来,经文说,末底改יָצָא מִלִּפְנֵי הַמֶּלֶךְ(yṣʾ mlp̄ny hmlḵ)“从王面前出来”,这子句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指末底改下班,从王那里离开;另一种是指军事性的出征,意即末底改要代表王四处巡行。其实两种意义都可以,但末底改如果只是下班了,那他的穿着就没有那么重要。让我们考虑第二种意义,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王宫的信差使者们已经忙着到处发布新的谕旨,末底改身为书写谕旨的指导者,正处于备战状态,现在他要出来监督军事,查看各地的情况。谦谦想,这是很有可能的解释。听众朋友,您所处的地方,有没有遇过这种巡查的行动呢?谦谦这里偶尔会遇到。通常这种军事性的角色并不讨喜,只会让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您看,末底改却受到全城人的拥戴。他们为末底改和末底改所做的事而欢呼,与哈曼被高升的情况大不相同,过去王还要命令群众向哈曼下跪,而这时的百姓是全然发自内心的支持,这样的对比,或许可以暗示他们当初并不喜欢哈曼。
除了欢喜快乐、设摆筵席的人之外,17节还让我们注意到了某些人奇特的举动。经文提到那地有大量的百姓מִתְיַהֲדִים(mṯyhḏym),和合本圣经翻译为“入了犹大籍”,但由于מִתְיַהֲדִים是Hithpael字干,有表达反身的作用,所以更合适、更直接的翻译是,他们“把自己变成犹大人”,比如在说话、装扮、表现等方面,学习犹大人样式。有点类似宣教士的做法,当宣教士在某个跨文化的地区服事,为了更容易被当地的人接纳,或者向他们认同,宣教士会改变自己的饮食、穿着习惯等等。
而经文说,波斯的国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有了פַּחַד-הַיְּהוּדִים(pḥḏ hyhwḏym)“犹大人的惊惶”。这是什么意思呢?圣经中第一次出现פַּחַד是创世记31章42节,雅各提到“以撒的惊惶、害怕”与他同在,其实雅各要表达的是“以撒的神的势力同在”的概念。以后圣经也使用פַּחַד这个字,来表达人们“对上帝的势力”感到敬畏和震撼。因此在这里,波斯人向犹大人认同,不是以惧怕为驱动力,如果真的惧怕,那就保持距离不去招惹还比较合理。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波斯人是因看见了犹大人被神的势力所保护,因此愿意加入他们、乐意与他们认同。
当初末底改和以斯帖凭着一股信心和坚持向王求情,所希望的只是犹大人可以得拯救。他们或许从来没有想过,不但事情终于成就,甚至神的荣耀和作为也被看见,叫众人自愿地归入这属神的群体。听众朋友,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服事呢?或许有时我们也像末底改与以斯帖一样,日复一日地为救人的事工而坚持,甚至自己还冒着生命的危险,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怎样的果效,有时灰心、有时焦躁、有时想要放弃。但愿今天的经文成为我们的鼓舞,神会亲自感动、吸引人归向祂,而我们只管专心信靠、忠心勤勉、等候神自己做成祂的工。
我们一起来祷告:
亲爱的主,谢谢你让我们有机会与你同工,得以在世见证你的作为和奇妙。主啊,当我们遵行你的心意,在服事人、服事教会的时候,愿你时刻用你的话语激励我们,使我们不灰心丧胆,乃是越服事越喜乐、越服事越得着属天的能力,知道你一直与你的百姓同在,这便是我们心中最大的安慰。把网路上弟兄姐妹交托在主你的手中,如此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名,阿门!
好,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歇下脚步了,我是谦谦,我们下一集下一个旅程,再会!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est032“惊惶”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