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2sam14 心碎的人谁来买单?
节目主持:林邦文牧师/博士

由于特别因素,本节目声档将于稍后登载,敬请原谅!
你好,欢迎收听‘时空旅人’,我是林老师,感谢主在这趟旅程中与你相会。亲爱的朋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古老却一点都不过时的故事,故事里有三个人:大卫王、米甲公主,和一位名叫帕铁的普通人。透过他们,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影子。我们来听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我们来读神的话《撒下三章13-16节》:
13 大卫说:「好!我与你立约。但有一件,你来见我面的时候,若不将扫罗的女儿米甲带来,必不得见我的面。」
14 大卫就打发人去见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说:「你要将我的妻米甲归还我;她是我从前用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所聘定的。」
15 伊施波设就打发人去,将米甲从拉亿的儿子、她丈夫帕铁那里接回来。
16 米甲的丈夫跟着她,一面走一面哭,直跟到巴户琳。押尼珥说:「你回去吧!」帕铁就回去了。
这段经文结构:
3:13:大卫以归还米甲作为与押尼珥立约的前提;
3:14-15:大卫通过伊施波设正式索回米甲;
3:16:帕铁与米甲的分离场景,凸显个人悲剧与政治现实的冲突。
米甲是扫罗的女儿、大卫的原配妻子。扫罗曾因嫉妒将米甲改嫁给帕铁(撒上18:20-27; 25:44),这一行为象征扫罗家族对大卫王权的否定。大卫要求归还米甲,不仅是恢复婚姻关系,更是重申自己王权的合法性。
读完这段经文不禁要问,在十多年以后,大卫要回米甲的愿意是出于什么?真爱仰或政治考量(合法王位继承)?
林老师想,首先,扫罗将已嫁给大卫的米甲改嫁给帕铁,本身是对大卫的羞辱和对其王权资格的否定(撒上25:44)。大卫此举,主要是恢复自己作为米甲合法丈夫的权利,从而洗刷耻辱,重建自己的合法地位。更重要的可能是男性的尊严——自己的妻子被岳父强行夺走并转赠他人,对任何男人都是奇耻大辱,对一位君王更是如此。要回米甲,也是挽回个人尊严的一部分。
其次,而米甲不仅仅是“扫罗的女儿”,她更是扫罗王朝的公主,是王族血脉的合法代表。在近东古代王权观念中,娶先王的妻子或女儿,是宣告继承其王位和权力的最强有力象征(这一点在后来的押沙龙、亚多尼雅的反叛中都有体现)。大卫要回米甲,等于向所有以色列人宣告:“我不仅是上帝膏立的王,我也是扫罗王位的合法女婿继承人。我统一以色列,不是篡位,而是合法继承。”
再来,大卫说:“你来见我面的时候,若不将扫罗的女儿米甲带来,必不得见我的面”(13节),这语气是命令式的,带有最后通牒的意味。这不仅是要回米甲,更是要确立在即将开始的合作中,谁才是主导者和君王。这与伊施波设对押尼珥呈现二种浑然不同的王者姿态。
第四,(15节)“ 伊施波设就打发人去,将米甲从拉亿的儿子、她丈夫帕铁那里接回来。”伊施波设顺从大卫的要求,被迫拆散自己妹妹的婚姻,这极大地损害了他作为王的权威,暴露了他的软弱和押尼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情。大卫此举,巧妙地瓦解了对手的政治威信。
第五,大卫给伊施波设的信中,特别强调米甲是“我用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所聘定的”(14节)。他提及的不是爱情,而是聘礼——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凭证。这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是大卫作为民族英雄的凭证(撒上18:25-27)。此时重提此事,是在法律层面强调这桩婚姻的有效性,并提醒所有人,他大卫的勇猛和功绩配得上这个王位,扫罗当初的许配是有效的。
虽然此时的大卫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但是,在感情和真爱与否却是相较之下显得黯然失色——
整个过程中,圣经完全没有记载大卫对米甲有任何思念或爱的表达,他的诉求全部基于权利和法律。在《撒母耳记下》6章:当大卫欢庆约柜进入耶路撒冷时,米甲因看见大卫踊跃跳舞而轻视他。大卫与她激烈争吵,并因此事“米甲直到死日,没有生养儿女”(撒下6:23)。这段记载表明,他们重聚后的关系非常疏远、冷漠甚至敌对。如果大卫要回米甲是出于深切的爱,很难想象关系会恶化到如此地步。这反过来印证了,结合更多是政治性的,夫妻感情早已在多年的分离和政治斗争中消磨殆尽。
相对于V16“米甲的丈夫跟着她,一面走一面哭,直跟到巴户琳。押尼珥说:「你回去吧!」帕铁就回去了。” 帕铁的表现是纯粹情感的、充满爱与失去的痛苦。他的眼泪与大卫冷酷的政治计算形成了鲜明对比。
押尼珥冷漠对帕铁说“你回去吧!”,原意是押尼珥对帕铁用了二个命令句:“去!回去!”,代表了政治世界的现实与无情。米甲在这里被视为一件政治物品,被权力者随意转移。大卫正是这个权力游戏的发起者和最终受益者;但是,这也促成了三个人的婚姻悲剧。三个人都不幸福。
大卫、米甲和帕铁之间的悲剧,如同一幅充满张力的人性画卷,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对错评判,为我们提供了深刻而复杂的属灵教导。这段关系中的三个核心人物,分别代表了权力、身份与纯真情感,其交织的悲剧性结局值得我们深思。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此时此刻,我们来从他们身上学习功课。
1. 如果你是大卫——那个手握权力的人。
大卫的目标很伟大,要建立一个国家。但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他达成目标的手段上。他把自己曾经的妻子米甲,当成了一个政治符号,完全没顾及她作为一个人的感受。这给我们敲了一个大大的警钟:就算你的目标再正确、再崇高,也不能证明你使用的方法就是合理的。 我们是不是也常这样?比如:
父母一句“为你好”,就完全忽略孩子的想法;
老板是为了团队业绩,就不顾下属的感受。
大卫的角色提醒我们,在追求“对的事”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活生生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权力越大,越需要谦卑,需要听听不同的声音,否则,我们很容易为了那个所谓的“大局”,不小心就牺牲了身边具体的人。别忘了,上帝托付给我们的事工,同样要求我们用公义和慈爱的方式去完成。
2. 如果你是米甲——那个被权力摆布的女性。
她的一生,好像总是被定义成“谁的女儿”、“谁的妻子”,唯独不是她自己。她的情感和意愿,几乎没人在意。这真的让我们心疼,也让我们反思:在我们的家庭、职场、教会里,我们有没有不自觉地把人当成完成目标的“工具”? 每个人,都是按上帝形象造的,有独一无二的尊严。米甲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这种被利用、被忽视的伤害,如果不去处理,会变成心里的刺,长出苦毒,最终破坏关系。所以,这个故事也呼召我们,要成为一个带来医治的群体,细心呵护每个人的内心伤痕。
3. 如果你是帕铁——那个无辜的受害者。
他做错了什么吗?没有。他只是一个爱妻子的普通丈夫,却因为大人物的权力游戏,被迫和妻子分离。圣经描绘了他一边哭一边跟着走的画面,那份无助,隔着几千年都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在圣经中没有再看见他出场,但是,也因为这样增加了我们可以讲述的空间。
帕铁的眼泪告诉我们一个沉重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苦难并不总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才临到,好人、老实人,也常常会遭遇无妄之灾。 那当我们自己成为“帕铁”,当我们面对无法抗衡的力量、感到无比委屈和无助时,我们该怎么办?
林老师勉励所有的帕铁:学会信靠。 信靠那位看见我们每一滴眼泪的上帝,祂记念我们的痛苦,并承诺最终会施行公义。这份信靠,不是在压抑我们的悲伤,而是在泪水中,为我们提供一个最终的、不会落空的安慰和盼望。
我们心里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疑问,甚至是不平:“信靠?说得轻巧!信靠能当饭吃吗?信靠能把我爱的人带回来吗?”
问得非常好。林老师说的“信靠”,绝对不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或者让人变得消极、认命。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在绝境中最为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信靠,是因为承认“我有限”,从而把自己从“我必须解决一切”的重压中释放出来。
帕铁的处境最残酷的一点在于,他面对的是一个他完全无法抗衡的系统。押尼珥代表的是国家权力和军事力量。帕铁如果硬拼,结果只能是毁灭。这时,“信靠”意味着他诚实地承认:“这件事,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常被教育要“人定胜天”,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但当失业、重病、亲人的离去这种“系统性”的苦难临到时,我们会发现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这种时候,强迫自己“一定要解决”,只会带来更深的焦虑、自责和绝望。
而信靠,就像是说:“上帝啊,这件事我搞不定了,我交给你。” 这不是放弃,而是把重担从自己有限的肩膀上,转移到那双无限的肩膀上。 这是一种智慧的“止损”,保护自己的心力不被彻底耗竭。
第二,信靠,是基于一个确据:“我看见的,不是故事的全部。”
帕铁看到的,是权力的冷酷,是命运的无常,是他个人幸福的终结。他的视野被巴户琳的那个路口挡住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有一位上帝,祂的视野是无限的。祂看见了帕铁每一滴眼泪的落下(诗56:8),祂记念这份痛苦。
这意味着我们当下所经历的悲剧,可能不是最终的结局。 我们就像在看一部电影,只看到了最虐心的一段,就以为全片都是黑暗。但林老师相信信靠上帝这位人生的导演,在祂的剧本里,正义、安慰和救赎终将到来,尽管可能不在我们期待的时间和我们能理解的方式里。
这为我们提供了坚持下去的“氧气”。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痛苦不是被漠视的,我们的冤屈不是被遗忘的。有一位终极的审判官,祂会匡正一切的不公。这让我们在无力中,依然能保有内心的平安和对公义的期盼。
上帝不变的属性和应许——祂是慈爱的、公义的、信实的。当我们选择信靠,就是把生命绑定在这些属性上。所以,朋友们,对帕铁而言,信靠不是在那一刻改变外部环境,而是在那一刻,改变了他内心应对环境的方式。 这让他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在面对巨大的不公时,没有被打垮,没有变得愤世嫉俗,他的灵魂因为这份信靠而得着安息。
这份信靠,让我们每一个感觉自己像帕铁一样,在生活中被巨大的、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伤的我们,在哭过之后,可以抬起头,说一句:“上帝,我选择信靠你。”
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信靠”这个词,变得更有分量,也更温暖。它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路,通往内心的坚韧与平安。
朋友们,这三个人的故事,就像三面镜子。愿它提醒我们,当我们手握一点权力时,要记得谦卑和爱人;当我们感到被伤害时,要寻求医治;当我们无辜受苦时,要知道我们的眼泪被神记念。 愿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活出更多的尊重、体贴和信靠。
弟兄姐妹,我们今天就在这停一停,也思考一下哦,我们下一个节目再会。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2sam14 心碎的人谁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