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sheng274 祭祖不等同于敬祖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sheng274  祭祖不等同于敬祖
撰稿:楷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描述清明时节的诗,千百年来广传民间。在中华文化传统意义上,清明其实是二十四节气的一种,代表气候的变化,因农历三月之后气温升高雨量也变多了,这也是华人祭拜祖先的日子。

今天能在这片土地安居乐业,而且生活在这一片属于没有太大天灾的区域,不免让我想起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在那个时代选择下南洋开拓未知与崭新的生命旅途。那个年代的交通与通讯都相对的落后,从中国下南洋可以说是一场冒着葬身大海的未知旅程。因此即便爷爷奶奶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我还是对于他们的思念记忆犹新。有人这么说过,真正的死亡并不是被埋葬的那一刻,真正的死亡是当我们被完全遗忘的那瞬间。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们没有被遗忘,我已经用我的思念化为对他们的敬重。

对于爷爷奶奶的思念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在我的思念当中都是充满对他们的尊敬与钦佩。我想这也是我们华人的传统美德,忠孝节义等都把孝放在前列,「二十四孝」更被人们做为学习的榜样和教材。在爷爷奶奶还在世上的时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当爷爷老了,老是腰酸背痛,我就拿着铁打药酒,帮爷爷搓揉背后,让他可以舒适一些些。奶奶年纪大了,双膝无力,我就自告奋勇地陪着奶奶到菜市场采购,小小的我就负责替奶奶拎着各样采购的商品。对我而言这就是小确幸,一种与爷爷奶奶的温馨互动,是彼此可以感受得到的。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在普遍华人传统的观念,清明节扫墓被定义为一种孝顺的指标。所以如果华人子弟不扫墓,不祭祖的话就等同于不孝顺的表现。我的小脑瓜对于这个逻辑还真的测不透。当我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我为他的腰酸背痛搓背,我为双膝无力的奶奶拎着大包小包采购食材。这一些举动是温暖的,是爷爷奶奶可以感受到的,是有温度的。

然而,在我的信仰认知里头,人死后的躯体是冰冷的,没有知觉的,更不可能可以享受我所焚烧的祭拜物。因此,我才选择不用祭拜的方式纪念我的爷爷奶奶。我选择在清明节到爷爷奶奶的坟墓前,为他们打扫墓园的卫生,为着脱落的油漆补上新的油漆,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对我来说这才是有温度的孝顺行动。其实不单在我的信仰语境,俗语也这么诠释:生前一颗豆,胜过死后献猪头。 孝顺应该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表达出来。

看着墓碑上爷爷奶奶的遗照,我豁然开朗。因我赫然发现虽然他们离开了我,但是我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还是住在我的心中没有离开。感谢我的上帝,因为有这样的期盼,我可以在我有生之年一直把他们放在我记忆的抽屉,不断回忆我曾经对他们做过的点点滴滴。这也能让我的孝顺不定格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天。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sheng274 祭祖不等同于敬祖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