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wei116 从传道书看“二人总比一人好”

专题讨论 活水之声录音室 688℃ 0评论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wei116  从传道书看“二人总比一人好”
撰稿:楷文

从传道书看“二人总比一人好”


一、书卷背景

1、作者

传道书如许多的旧约书卷一样,在作者的问题上有较大的争议。虽然过去的传统一般认为作者是所罗门,而且在传道书中有许多看似关于作者身份的描述,这当中包括了作者自称是大卫的儿子(1:1);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1:12);他得了大智慧,胜过他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1:16);他为自己积蓄金银财宝,并许多妃嫔(2:8);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2:4)。这一切的辉煌记叙在大卫的儿子中除了所罗门以外就再无第二人选。因此在十九世纪之前,教会和犹太会堂都一致公认传道书乃所罗门的作品。但自从受十七世纪中叶的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以及十九世纪中叶的演化论影响的高等批判学(higher criticism)兴起后,不仅自由派学者全面主张传道书乃被掳归回后的作品,否定了原先所罗门王乃作者的共识,甚至保守派中附和此说的学者也比比皆是。[1] 但这些批判的做法如同他们批判的内容一般,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吴献章博士也在书中分析这一切论调之后认为,就全书的文学合一性和神学整体性而言,仍以出于一位作者——所罗门,为最佳的选项。[2]

2、版本

传道书最早的资料来源,和其他旧约经卷一样,大约是在主后一世纪左右完成的经文形式,第九世纪到第十世纪之间,马索拉经文数种母音体系中的一支名为提比利安体系,成为主流,且被研究旧约的学者沿用至今。而且在昆兰古卷中有四片传道书的抄本被发现。虽然与马索拉译本有些许不同,但是意思并无出入。相异之处都属无关紧要,因此昆兰抄本颇能肯定传统马索拉译本的可靠性。其他如旧约古译本中最重要的七十士译本,拉丁文的武加大译本等等也都颇能为传统的马索拉译本作证。如此就可以看出,传道书的原本保存甚是妥善,比许多旧约经卷困难更少,昆兰抄本和其他版本亦支持马索拉的传统抄本。[3]

3、古近东背景

传道书是属于文学传统的以色列样本,这类文学遍及古代近东,即著名的“智慧文学”。这类古近东的“智慧文学”,自主前三千年就已经被使用。并常见于各古近东名族中。从旧约本身也可以看到智慧是具有其国际性的。像埃及的、以东的、亚拉伯的、腓尼基的、东方的、巴比伦的、波斯的。在以色列中,智慧文学的技巧也很早就为人所知,并被使用。如约旦的寓言,参孙的谜语,扫罗与大卫的歌谣,拿单的比喻等等。我们很难评估到底以色列受周围国家的智慧文学影响到哪个程度。但我们相信虽然会有受其影响,但因为以色列的作者乃是用其当代的文学形式来表达从神来的信息,所以是具有超越性的。[4]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二、架构分析

1、经文架构

1. (9)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b1.(10)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b2.(11)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b3.(12a)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挡他;

C.(12b)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5]

2、架构分析

在第4章的7-8节中描述了一个既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的人。他独自一人劳碌工作,却无人分享快乐和幸福。传道者认为这是空虚,是极重的劳苦。但当进入第9节的时候,传道者提出,二个人总是比一个人要好的。因为二人劳碌会同得美好的果效。而不再是空虚。这也成为了这9到12节的总论和基调。在10到12节的上半段,传道者用了三个实例来说明第9节的观点,告诉读者两个人确实要比一个人好。

到了12节的下半段,传道者通过“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被折断”这句古近东人共知的箴言,[6] 将“二”提升到了“三”。这可能暗示“三”并没有特别神圣之处,[7] 同伴的数目可以扩大到跟多个。[8] 如果二人比一人好,那么三个人就更好不过了,或者如法国人所言:“团结就是力量
(l’union fait la force)。”那范围就更广了。[9]

三、经文问题分析[10]

1、主要问题

(1)、这几节经文中包含了哪几种处境?
(2)、这其中有否显示一个思想上的进程?
(3)、在哪个/哪些情况之下我们跌倒需要别人扶起来?就是说为什么不自己站起来?
(4)、(第11节)Qoheleth住在哪里?冬季时会有多冷?
(5)、假设有其他方法取暖,何以Qoheleth建议用这个方式?

2、问题解答

(1)

在这段经文中,主要是在10到12节上半节中传道者用了三个实例。许多的学者并未在这三个实例中特别地去找寻共同点,普遍的认为就是遭遇困难时说明朋友重要的三种处境。即跌倒、睡觉和受到攻击时。[11] 但这里有一个疑问就是传道者真的只是随意选取了三个需要伙伴的情况吗?然而伊顿在其书中就指出这三个实例很可能都取材自旅途的危险:沿途的深坑与峡谷(10)、寒冷的夜晚(11)、与打劫的强盗(12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能明白传道者可能在描述二人比一人好的时候脑中浮现的就是朋友结伴远行这个处境中遇到的三种危险。而且在第9节中的果效,原意常指“薪资”。虽然不只限于金钱方面。[12] 但在古代那样一个交通不发达,安全无保证的情况下。人们远行一定是带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的。就如在古代的丝绸之路,因为路远艰难,危险重重。所以有人曾说只有两种人可以坚持下去,一种是商人,一种是僧侣。一种是为了钱,一种是为了信仰。所以笔者认为若是以商旅伙伴远行的处境去分析或许也是可行的。

因为在第一个实例中的危险是跌倒,而“跌倒”这个词希伯来原文出现在圣经中极多地方都是指战争中的仆倒。[13]所以,如果从战争的处境分析这三个实例,那么可能这三个危险就是指:交战时的跌倒(10)、寒冷的郊外夜晚(11)、交战对手的攻击(12上)。从战争这个角度看,后两处的实例也是符合这一处境中的危险的。[14]

(2)

如果将前面的7-8节合在一起,可能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个思想的进程。在7-8节讲到,一个人虽然劳碌,却是不好,到了第9节时,用了为全章中唯一的一个复数“好”来说明两个人比一个人好。[15] 之后的10到12节上也一直在对比一和二。强烈的去表达二比一要好。到了最后的12节下,则是从二到三的过程。但是在这半节圣经中,传道者没有再用人作为比较。而是选择了一句众人皆知的俗语。作为常识,三或四个人不一定比二个人强,但三或四股合成的绳子一定比两股更牢固。这样就能更明显的看到一个从“一”到“二”再到“三”或说是更多的思想进程。本段虽然没有出现“胜过”或“强如”的短句,但涵义是有的,二比一强,三比二更强,可见以数字仍有比较的作用。在智慧文学中,人一般都是匿名的,就如这里出现的这些人一样。只是要描述一种普遍的情况。而这种用数字来表达的类型,则也是智慧文学的体裁的特色。[16]

(3)

作为第一个表述二人比一人强的实例,跌倒的并不特指二人中的一个,而是指两人中的任意一个。不是指找寻强者帮助自己,而是单纯的二人互相扶持比一人独自要好。[17]

首先这应该不可理解为普通走在路上随便绊了一跤的跌倒。因为智慧文学以这种匿名的方式去描述的情况一般是一种普遍情况。而平常情况中走在路上的跌倒显然不会导致没有人扶就有祸了这么严重的程度。所以它应该是在一种具体处境中的普遍情况下所发生的。

在问题一中已经对于这段经文可能的处境作出了分析,得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如果是按照第一种解释,三个实例分别都是独立的处境。那么那人跌倒的地方可能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就如诗篇23篇中所行的死阴幽谷,在这样的地方跌倒,如果没有人帮助确实是一种危险。传道者更可能真正所指的是当人生中跌倒失控时,朋友的帮助是何等的重要。[18] 如果是按照第二种解释,那么这三个实例就都是在远途旅程时遇到的情况,在这种处境下,对第一个实例的分析基本和第一种解释的情况差别不大。但更可能偏向实际路途中遇到的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就是独行远方途中遇到的各种意外或自己的失误。如沿途的深坑峡谷,毕竟以色列地区有众多的山地。若失脚无人拉住,那么这就真的是呜呼哀哉了。若是按照第三种解释,那么这种跌倒就是在战场上的跌倒受伤。在战场上若是跌倒受伤,那么基本离战死沙场就不远了。对个人来说,这祸可就大了。如果有同伴在这时伸出援手,这是何其美好的事,最后同得胜利的喜乐。要知道在战场上,独自一人没有同伴的援助是很难活下去的。但真能在战场这种场景中,在一个人受伤跌倒时,伸出援手的,绝对是他的生死之交。这岂不更体现二人互助的珍贵。

三种情况都是很难自己站起来,别人的扶持成了关键的力量。最终都还是为了证明第9节的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4)

无论这位传道者是不是所罗门,但是基本在写作地域上离不开以色列地。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暂缺认定这位传道者就是所罗门。

如果是所罗门,那么居住的地方基本就是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当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和半干旱型。到了冬季阴冷多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19] 有时会雪花飘飞,没有“火炉”难过寒冬。[20] 在耶利米书36章22节中的描述了当正九月的时候,约雅敬王坐在过冬的房屋里,王面前的火盆中有烧着的火。从这段经文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耶路撒冷的冬天一定是非常的寒冷的。不然为何在房间中还需要在火盆前取暖。这样到了晚上睡觉之时,就更冷了。而且一般上来说,到了冬季相同的温度下,如耶路撒冷之类多雨潮湿的地方会比干燥的地方更让人觉得冰冷刺骨。

(5)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那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那时的房屋没有像今天一样有各种先进的暖气设备。[21] 如果传道者这里所讲的夜晚睡觉只是普通在家里睡觉时所面对的寒冷。那么可能这两人就是夫妻。如现代批判学者他尔根就认为这里所指的是婚姻关系里的帮助。[22] 但是若真是在家中,应该还有许多的办法可以取暖,如生火,或是多盖被子衣物等等。应不至于一个人睡就不能暖和。一般学者的看法还是,这里只是论到在寒冷的气温下,两个同伴睡在一起,可以透过彼此的体温取暖。[23] 在以色列中,寒冬夜晚旅行的人就常是紧挨着睡觉的。[24] 如果是在旅途中露宿的寒冷郊外,虽然也可以生火,但却不能在帐篷里生火,不像在房屋里可以生火取暖。而且以色列人晚上睡觉必须有外衣,好似毛毯可以保暖,这是冬夜睡觉的必须品,甚至穷人借债,白日将外衣作当头,晚上债主要归还,这是人道的行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还能有两件外衣当被,[25] 真是最实用有效和方便的取暖方式。

如果是在战争的时候,野外露宿就不仅仅要面对旅途时面临的寒冷问题。夜晚对于战争来说总是最危险的时段。因为视线的不好,身体的疲累,夜袭成了古代战争中极为常见的攻击策略。如果遇到敌人夜袭时,因寒冷而被冻的手脚僵硬发抖,那么敌人离胜利就不远了。可见睡觉暖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正因为这是一种不需要外在工具的最方便的基本取暖方式,所以传道者选择建议这种无论何时都能用上的方法是非常合理的。

四、今日处境中的应用[26]

1.  今日有哪些处境可以视为相等于以上所描述的情况?

经过对几个实例的讨论,笔者个人认为三个实例都取材于旅途之中的合理性在三种分析中应属更高。当然从今日的角度去看这三个实例的描述。可能应用的面可能更广。伊顿认为这三个实例可能取自旅途之中,但是为要泛指人生之中,在失误或灾难时(10)、逆境时(11)、或遇敌之时(12上),友伴之福的弥足珍贵。[27]

从个人来说,在这个面对众多试探和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在行走这条生命的旅途之时,都需要有属灵伙伴的扶持。这些和你同奔天路的同路人可以在你陷入试探的危机或是软弱跌倒时,用祷告、鼓励和提醒扶你起来。在事奉或生活遇患难时,默默支持着你,使你的心在寒风中依然火热温暖。当你遭受来自公司甚至是教会内部的攻击时,若有一个珍贵的属灵伙伴,那么他可能就会在你左右分担你受到的攻击。现实当中,如若有一个如此的伙伴,那么就好好感恩与珍惜吧。因为这是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就是那位甚至为我们舍命的耶稣,祂是我们的兄长,也称我们为朋友。

从集体来看,就如这时代在职场中极为看重的团队精神。在教会中也更是如此。一个人难免有失误犯错的时候,如果在一个合作无间的团队中,这个失误就很容易被避免。就算外部的环境再恶劣,敌人再凶残,也不能将一个团结的团队打到。一个强大的团队瓦解,往往不是因为外来巨大的攻击,而是因为内部一个小小的分裂。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宽容接纳和爱的胸怀,那么许多的裂痕就能被缝合。但这点却往往是最难的。如果三根细的绳子没有合在一起,依然是三根,但当被缠在一起成为一根时,那才是不易被折断的,并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感谢神,虽然我们有罪的人总是难以合在一起,但是祂所赐下神的话,圣灵和基督里的爱,却能如一双巨大的手将我们合在一起。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是存留在天上永远的基业。

参考书目

华尔顿,麦修斯与夏瓦拉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李永明,徐成德与黄枫皓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6)。
姜椿芳总编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8》,(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马有藻,《人生之探讨:传道书主题诠释》,(香港:宣道出版社,1987)。
潘毅坚,《浅析传道书——第四章》,(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3)。
唐佑之,《哲人心语—传道书研读》,(香港:真理基金会有限公司,2006)。
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传道书》,(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0)。
谢慧儿,《明道研经丛书21:传道书—试看人生》,(香港:明道社有限公司,2005)。
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与幸贞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7)。于力工,《圣经史地》,(台北:于力工,1996)。
George V. Wigram,《旧约希伯来文中文汇编》,温儒彬译,(斗六:宣信出版社,1989)。
William P.Brown,《解经讲道注释丛书17:传道书,张洵宜译》,(台南:财团法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湾教会公报社,2009)。
Tremper longman III. 《The book of Ecclesiastes》 .William.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附注:

[1] 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传道书》,(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0),4-5。

[2] 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传道书》,(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0),14。

[3] 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与幸贞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7),1-4。

[4] 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与幸贞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7),18-22。

[5] 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与幸贞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7),103。

[6] 在苏美故事《吉加墨斯和活人之地》(Gilgamesh and the land of the living)中,二人紧张地预备和可怕的胡瓦瓦作战时,吉加墨斯如此鼓励恩基杜,指出他们能够互相保护,因此必然得胜。参自:华尔顿,麦修斯与夏瓦拉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796。

[7] 犹太解经传统在“三股合成的绳子”的解释上大做文章:(1)如果一学者的儿子和孙子都是学者,这三代就如“三股合成的绳子”,律法将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后裔(赛59:21);(2)这三股合成的绳子好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其中雅各最聪明,堪称被拣选的“三股合成的绳子”。在教会历史中的灵意解经中,如耶柔米甚至将之解释为三位一体。参自: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传道书》,171。

[8] 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与幸贞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7),103-104。

[9] William P.Brown,《解经讲道注释丛书17:传道书》 张洵宜译,(台南:财团法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湾教会公报社,2009),77。

[10] 潘毅坚,《浅析传道书——第四章》,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3。

[11] 谢慧儿,《明道研经丛书21:传道书—试看人生》,(香港:明道社有限公司,2005),134-135。

[12] 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与幸贞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7),103。

[13] George V. Wigram,《旧约希伯来文中文汇编》温儒彬译,(斗六:宣信出版社,1989),724-725。

[14] 潘毅坚,《浅析传道书——第四章》,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4。

[15] 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传道书》,(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0), 168。

[16] 唐佑之,《哲人心语—传道书研读》,(香港:真理基金会有限公司,2006),145-148。

[17] Tremper longman III. 《The book of Ecclesiastes》,( WM.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98),141。

[18] 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传道书》,(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0),170。

[19] 姜椿芳总编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8》,(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865。

[20] 于力工,《圣经史地》,(台北:于力工,1996),22。

[21] 马有藻,《人生之探讨:传道书主题诠释》,(香港:宣道出版社,1987),62。

[22] William P.Brown,《解经讲道注释丛书17:传道书》,张洵宜译,(台南:财团法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湾教会公报社,2009),76

[23] 谢慧儿,《明道研经丛书21:传道书—试看人生》,(香港:明道社有限公司,2005),135。

[24] 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与幸贞德译,103。

[25] 唐佑之,《哲人心语—传道书研读》,(香港:真理基金会有限公司,2006),147-148。

[26] 潘毅坚,《浅析传道书——第四章》,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8。

[27] 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与幸贞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7),103。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116 从传道书看“二人总比一人好”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