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wei114 浅析约拿书的信息

专题讨论 活水之声录音室 483℃ 0评论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wei114  浅析约拿书的信息
撰稿:楷文

浅析约拿书的信息


绪言

海浪、大鱼、蓖麻、小虫,这些在约拿书中鲜明的角色陆续登场,它们环绕在亚米太的儿子先知约拿的身边,与他一起一步一步地陈述着神对衪百姓以色列人的心意。或许读者会对大鱼小虫津津乐道,也或许会为先知约拿在书中的独特反应爱不释手。确实是,因为约拿书不像其他的先知书般讲的都是先知的信息,使人读起来深觉难度,约拿书是以外另一种方式——故事的形式来记录先知的遭遇,因此,它在众先知书中阅读的受欢迎度远远超越其它的各先知书。然而,正如艾新基所说的一样,这本约拿书,可不只是像大鱼吞了约拿那么简单。[1]

一、书卷的开始与结束

在约拿书的一开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要他往尼尼微大城去,向那城的居民呼喊出他们的恶来(1:1-2)。只是约拿并没有因为接到神的呼召而欢喜,而是选择逃避神的呼召,往相反的方向——他施而去(1:3),意欲避开这件事情。因为约拿心里很清楚知道,神叫尼尼微城的人听到审判的声音就意味着神要给他们悔改的机会(4:2),而尼尼微人的凶残手段以及他们对自己国家以色列不断的威胁和侵害使得这位爱国先知约拿对其恨之入骨,巴不得他们灭亡,又怎会肯给他们一丝翻身的机会呢?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但结果呢?事情的结局跟约拿所要的大相径庭、完全相反,尼尼微人不单没有灭亡,反而安然无恙,逃过大劫,连动物都丝毫未损。约拿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大大不悦,且甚发怒”(4:1),因此,在约拿书结束的时候,神向这位发怒的先知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衪像我们会爱惜自己所爱惜的物一样,衪也爱惜衪自己所创造的人和这些人所拥有的,就算这些人很不配。

二、约拿书所探讨的问题[2]

约拿书的写作对象和时间能说明些问题。马有藻和艾基新都认为约拿书的作者就是约拿本人,而写作的日期则都在耶罗波安二世王朝(782-753B.C.)之时,马有藻认为是755B.C.,艾基新则认为是约拿年老的时候,约为760B.C.,两者时间相近,都是在耶罗波安在位的末期,即是在被掳之前。[3]在约拿事奉生涯的尾声,透过回顾他在传道事工中具有决定性的转捩点来向以色列国再次说话。约拿的经历中所说的预言是对尼尼微的,但约拿书的信息则是写给以色列的。先知的预言形式有两种:语言的和行动的。约拿在用行动式的预言向犯罪、背逆、离弃神的以色列国说话:神为什么会拯救一个如此凶残并威胁到神子民之国度的一个国家?原因是他们的悔改;若以色列民也愿意像尼尼微人那样披麻蒙灰悔改,就不会灭亡、不会被掳,因为神是爱惜他们的神。

三、约拿书的架构

约拿书的架构根据神两次对约拿所发出的呼召而言,可以非常清晰地将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次的呼召是在1:1-2,第二次的呼召是在3:1-2。正如《21世纪旧约导论》所说的:

全书可分为两幕,各有两景。两幕是由神两次给先知的命令来区分:一章1~2节和三章1~2节。第一幕大部分发生在海上。这一幕的两景为(1)船上,(2)鱼腹中。接下来两章(三、四章)是第二幕,每一章各是一景。第二幕的第一景,讲到约拿在尼尼微传道,尼尼微人悔改的事。最后一景转到尼尼微的东边,约拿在那里为神的审判和拯救的方式与神争论。[4]

这样的分法清楚明了,亦合乎逻辑。

很多学者都认为约拿在前面一幕时不顺服,是一个逃避神呼召的先知,是一个不愿意事奉神的先知,到神的呼召第二次临到的时候就学会了顺服。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笔者反倒认为约拿一直都是不顺服的(至少在这件事情上约拿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的看法应该更符合约拿的个性。因为如果此时的约拿是顺服的话,那约拿和上帝之间就不会有在第四章所出现激烈的争论。而约拿的个性也并不一定就像其他学者所说的起伏不定,他的大喜大怒之间的毫无掩盖反而更证明他是个很率直、也很固执人。他一直很率直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大怒就表现大怒,大喜就表现大喜,绝不会掩饰分毫;他也一直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所认定的事就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就如他认为尼尼微城应当灭亡这事一样。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约拿的感恩诗,有学者认为约拿作了这篇感恩诗后就愿意去是因为他学会了顺服,但是笔者认为之所以在第三章时,约拿愿意去他所不愿意去的尼尼微大城,不是因为他的顺服,而是因为他发现原来上帝比他自己还要“固执”。知道自己既然用死都无法逃避这位上帝的话,那就算他再用任何其他办法也是逃避不了的。于是他干脆就选择妥协,毕竟自己去处理这件事情总比让别人去处理会更有把握让尼尼微人处在灭亡的滑道上。

四、约拿书的主题[5]

约拿书如同在旧约里的使徒行传,因为旧约时代的先知约拿和新约的使徒彼得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如下表格所列:

约拿 彼得
先知 使徒
被呼召去尼尼微城 被呼召去哥尼流家
认为尼尼微人罪恶至大不配得救 认为哥尼流家人不洁净不是福音的对象
经过神奇的经历后愿意前去传讲 经过异象启示后愿意前去传讲
并未走完全城和向所有人说完信息 并未向哥尼流家讲完整个信息
尼尼微全城悔改全城得救 哥尼流全家被圣灵充满并接受洗礼


神要约拿去外邦威胁他们国家的尼尼微城宣告他们的恶及神的审判,好叫他们可以悔改;神要彼得去外邦人哥尼流的家宣讲基督的福音,目的也是要叫他们可以得救。但对于他们二人而言,这个行动都不在他们所考虑的布道范围以及其意愿之内,但最终,他们去了,所带来的结果是尼尼微全城的得救和哥尼流全家的得救。因此可得出结论,神不单爱惜全以色列,神也爱惜全世界。而透过约拿书的信息,其主题就是:神的怜悯和慈爱延及外邦国家,条件是他们肯悔改。[6] 然而约拿和彼得都必须要明白和接受这个事实并甘心成为神施行这个计划的管道和器皿。

五、约拿书的信息

约拿这本书不是记载先知的信息,而是记载先知的经历,因为约拿的故事本身就是他所要传递的信息。在书中,约拿代表以色列,尼尼微则代表外邦人。[7]

约拿所遭遇的整个过程代表神对整个以色列的救赎过程。在约拿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神对约拿说话要他去尼尼微宣告审判—-他不听并背道而驰—-神给他提醒—-还是不听—-审判临到—-但审判之中仍有救赎—-他在救赎中感恩学会顺服但并非心甘情愿—-直到他明白神的心意,他才一语不发。神也将律法颁布给以色列—-但他们不听并违背神的律法—-神就用先知不断地提醒他们—-他们还是不听—-神说兴起别的国家来审判他们—-当他们不得不悔改时神就为他们赐下救赎—-直到他们真正明白神的心意,否则不会有真正的顺服。基督徒需要对神有更深的经历才会对神有更深的认识和更深的委身,只有从与神之间话语的接触进入经历的接触中去,神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才不会流于肤浅。

约拿一个(犹太)人进入到尼尼微大城(外邦)的居民当中实践神给他的使命,代表以色列在外邦列国中间所要担负的使命。神与他们先祖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乃是要万国因他们得福,这是神给以色列这个国家在这地上的使命,然而以色列在这个“使万国因他们得福的使命”上却是失败的。约拿狭隘的爱国主义是他失败的原因,以色列也是如此。神要以色列在列邦中间作光发光,吸引万国前来归向主,而不是用灭绝其他国家的方式来达成这个使命。恨和杀戮无法成就神的义,只有当我们能放下恨与伤害,学习去饶恕及爱你的仇敌,为那恨你的祷告、为那逼迫你的祝福时,才能成就神给我们的托付——成为外邦人的光,吸引他们离弃黑暗、归向基督。透过约拿的故事,神要以色列重新反思自己在这世上的角色,当仇敌面临绝境,是否能以爱为旗,祝福、拯救你的仇敌,使他透过你可以认识上帝?因为他们除了自己可以从神得福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呼召,那就是叫万民都可以因你得福;而基督徒也当思考,我们必须要在这爱的职分上有份,才配得上基督徒这个称号。

结语

您是如何理解约拿书的呢?对你而言他是一个童话故事,又或者是一个预表耶稣基督死后三天复活的一个类比,帮助读者们可以明白并立体化耶稣基督救赎的记载。无论您是小朋友或者中成年,约拿书的记载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非常精彩,叫每一位读者都印象深刻,久久难忘;然而约拿书所要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否又能被读者察觉并付诸行动呢?我们是单纯的将之与宣教信息挂钩,在每年的差传信息拿出来复习吗?马有藻总结得非常好,他说以色列原是要成为万民认识神的国家,但事实上却徒受神恩,不单不能完成使命,反而违背神的命令去拜偶像,辜负了上帝;现代的基督徒也是一样,不够完全、不够明白神的心意、违命、徒受恩典、白占地土,只顾自己的享受、自怨自艾,甚至求死也不愿意将福音传给万民。[8] 如果每一个外邦人的得救都需要上帝动用一条大鱼才能使我们有所行动的话,那上帝的福音要到何年何日才能传到地极啊?觉醒的时候似乎已经在门口敲门啦,愿意我们都不扣留从神而来的恩典,不要成为求死也不愿传。但求成为那愿意主动积极传扬直到死。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参考书目

艾基新。《旧约概论》。梁洁琼译。香港:种子,1985。
比尔•阿诺德和布赖恩•拜尔。《旧约透析》。文子梁译。香港:汉语圣经协会,2006。
陈俊伟。《旧约导论》。北京:宗教文化,2008。
狄拉德和朗文。《21世纪旧约导论》。刘良淑译。台北:校园书房,1999。
费亚和华尔顿。《俄巴底亚书、约拿书研经导读》。梁伟民和吴李金丽译。香港:天道书楼,1990。
付理曼。《旧约先知书导论》。梁洁琼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6。
盖伯林、芬伯格、艾朗赛、摩根、高仕和达秘。《约拿书——我岂能不爱惜 暨俄巴底亚书》。郑惜梅、毛卫东和何明珠译。桃园:提比哩亚,1999。
克莱基。《十二先知书注释》上册: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戴哲民译。每日研经业书。香港:基督教文艺,1989。
赖桑。《旧约综览》。马杰伟译。香港:种籽,1988。
马有藻。《旧约概论》。台北:中国信徒布道会,1981。
唐佑之。《十二先知书注释》(三):西番雅书、那鸿书、哈巴谷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约珥书。香港:天道书楼,1987。


注脚:

[1] 赖桑,《旧约综览》,马杰伟译(香港:种籽,1988),449。

[2] 参自:古伟明 《约拿书》,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7。

[3] 马有藻,《旧约概论》(台北:中国信徒布道会,1981),316;艾基新,《旧约概论》,梁洁琼译(香港:种子,1985),365。

[4] 狄拉德和朗文,《21世纪旧约导论》,刘良淑译(台北:校园书房,1999),488。

[5] 参自:古伟明 《约拿书》,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5。

[6] 艾基新,《旧约概论》,365。

[7] 刘嘉文,《旧约导论》(授课讲义,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马来西亚,2014年五月7日),9。

[8] 马有藻,《旧约概论》,320。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114 浅析约拿书的信息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