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wei113 基督徒的属灵争战

专题讨论 活水之声录音室 498℃ 0评论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wei113  基督徒的属灵争战
撰稿:楷文



绪言

以弗所书是约翰加尔文最深爱的书卷,亦被罗秉森誉为“保罗登峰造极之作”。柯立芝以其为“神来之笔”,巴克莱则赞它为“书信之佼佼者”。神透着它来激励和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普林斯顿神学院前院长约翰·麦基写道:“我一生全拜此书所赐。”它代表了“基督教精华,是我们神圣基督教信仰最权威、集大成的撷集”。[1]

一、背景

(一)作者

自第一世纪致十九世纪初,对于以弗所书是出自使徒保罗之手这一点,是为众所公认的事。然而,从1820年代起,开始德国学者质疑其真实性。[2] 直到今天,有更多的学者怀疑,甚至拒绝相信《以弗所书》为保罗的作品。主要是从三方面指出《以弗所书》与其他无争议的保罗书信的不同。第一、在用词方面有所不同。书信中有90多个词语从未在保罗的其他作品中出现过。第二、在写作风格上有所不同。以弗所书中用到了许多极为冗长而委婉的句式。这与保罗直接有力的陈述方式大相径庭。若我们观察保罗的风格,他是较多对话式的,而《以弗所书》犹如公函一般。第三、在神学立场上有所不同。《以弗所书》中的神学缺少对典型的保罗式教条,如对于因信称义和基督再来的临近等等内容。[3]  就第一点,如果因为用词不同或者写作风格迥异而定义不是出于保罗来看,倘若是一个存心仿冒的人,怎么可能不在字词的运用上仿冒保罗以免被人识破?而且保罗在以弗所书中所讲述的信息也有异与其他书信,在这样客观基础上推论的话,则遣词用字当然有所不同。[4] 斯托得同时认为这种以用词与风格上去推断作者的方法,素来都是极不牢靠的做法。凭什么将保罗那么富创意的脑袋限制在固定的词汇、不变的风格之中?不同的主题自然需要不同的词语。环境改变,也带来不同创作的氛围。[5] 与其他在忙碌工作时完成的书信不同,作为监狱书信的以弗所书,是在监禁之中写成的,那时并没有特别急迫的事情,保罗完全可以细致琢磨,也较易产生长的复合句。[6] 至于最后以神学上的不同来判定保罗不是作者,解经家在这个方面的意见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与确定的保罗著作截然不同,但是全书的神学观点与保罗的思想完全吻合。连不承认保罗是作者的人也得承认,“书中夹杂了一些无疑是出自保罗手笔的思想”。在学术界,大部分的学者都没有确定的立场。[7] 就如马特虽然承认各种看法都各有所长,但却提出一个建议,“比其他证据更能支持以弗所书的真确性,且鼓励读者按照它是出于保罗的基础来明白它。”[8] 回头来看,从历史的角度,以弗所书的作者是保罗,这是一千八百年的无数学者都认定的。从圣经的自述来看,书信明确的写出是奉神旨意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凭着对圣经的尊重,与对圣灵之能力的信心。笔者相信《以弗所书》是出自使徒保罗之手。

(二)受书人

今日许多的学者认为这封《以弗所书》的受书人并非以弗所教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以弗所书现存最古老的抄本,如主后两百年左右的却斯特·比提蒲草纸文献(Chester Beatty papyrus)、第四世纪极重要的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和梵蒂冈抄本(Codex Vaticanus),在一章一节都没有“在以弗所”这几个字。而且一切古代教会的著名学者如:俄利根、巴西流、耶柔米等也都指出最好的古卷都没有这几个字。[9] 第二则是因为书信中的语调的问题。书卷中的某些句子好像显示作者与读者并不熟识。但保罗到过以弗所传福音,并与当地信徒同住了一段相当常的时间(徒十九8、10,二十31)。保罗与他们告别时的情景,也充分显示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徒二十17~38,特别是36~37)。故此就很难想象保罗会写一封这样冷静和没有个人情感的书信,给一群挚爱的朋友。[10]

以上两点就是现今学者对受书人是以弗所教会提出质疑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除了那少数几个抄本外,几乎所有抄本和古老译本,都有“在以弗所”这几个字,即使没有这几个字的抄本,也有“致以弗所人”的标题。对于第二点,关于信中缺乏保罗的深情流露的问题,则有人认为这是一份传阅的书信,所以保罗才会没有过多的对以弗所教会的感情流露。总的来看,如卡森博士所说,无论我们采纳那种看法,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不能否定的就是这封书信很快就在众教会中传阅开了。[11] 传统和众多抄本所认为的受书人为以弗所教会,应为较可取的选择。

二、架构

在以弗所书六章10到20节是一段保罗关于基督徒属灵争战的教导,对于这段经文笔者参考了郭汉成博士的著作并作了如下的分段:[12]

1.  “基督精兵” :靠基督作刚强人 (六10)

2.  要穿戴上帝的全副军装(六11-13)
a.  要穿戴上帝的全副军装(六11a)
b.  目的:敌挡魔鬼的诡计(六11b)
c.  原因:敌人(六12):不是属肉体的,乃是属灵的恶魔
d.  要穿戴上帝的全副军装(六11a) (重复)
e.  目的:可站稳(六13b)

3.  全副军装所包含的六个配件(六14-17)

4.  真理作腰带(六14a)

5.  公义作护心镜(六14b)

6.  平安的福音当鞋子穿(六15)

7.  信德作盾牌(六16)

8  救恩作头盔(六17a)

9.  攻击性:上帝的道作圣灵的宝剑(六17b)

10.  除了全副军装,还有加上祷告(六18-20)

11.  靠圣灵多方祷告(六18a)

12.  儆醒为众圣徒祷告(六18b)

13.  儆醒为保罗祈求(六19-20)
→能放胆讲明福音(六19-20a)
→能照着当尽的本分讲论(六20b)

三、靠着主作刚强人(六10)

“我还有末了的话”原文应直译作“此外”。[13] 许多译本如新译本,和合本修订本都翻译为“最后”。这一个转折性的用词,引出了保罗在书信将要结束之时,特别要提醒信徒的一段激励之言。如一位将军激励他马上要走上战场的士兵一样。

“你们要……作刚强的人”(六10)在原文endynamousthe是现在时态命令语气被动语态,直译为“你们要不断地被刚强起来”。这说明了基督徒是无法自己刚强起来的,只能被刚强起来。而“靠着主”原文也可理解为“在主里”。[14] 这样,这一段经文的意思就非常的明显了。保罗在这段属灵战争教导的开篇,就要提醒基督徒们,“你们要在主里,倚赖他的大能大力,被刚强起来。”这场战争决计不是人靠着自己的能力可以得胜的。保罗要人首先必须认识神的大能,唯有在基督里面,依靠神的能力,才可以赢得这场属灵的战争。当然保罗也不是要信徒看见自己的软弱就沮丧放弃,而是另一方面也鼓励他们要有勇气来面对。且如约翰加尔文所说这是“提醒他们去祈求神供应他们所缺少的,也同时应许他们:若他们向神祈求,神的能力就会显示出来。”[15]

四、全副军装:抵挡仇敌(六11-13)

古往今来,两军交战,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如果说第10节中,保罗是要教导基督徒“知己”,那么11到13节,就是保罗要提醒基督徒要“知彼”。若是在交战之前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盲目的上战场。结果一定是非常可怕的。而且保罗这里所提关于基督徒的敌人,也绝对不是什么泛泛之辈。故此保罗才在11节与13节前后重复一再提醒,要拿起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而在中间12节中清楚的指出了基督徒在这场属灵战役中的敌人。在12节中出现了“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这四个名词。虽然有人胡乱猜测这是指着黑暗邪恶势力的不同层次。但是因为按照原文,这四个称号都是复数的。因此许多学者都认为这四个名词实际上是指向同一群邪恶位格者,而并非指向四类不同的灵界势力。斯诺德格拉斯也评论说,“这些尝试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的猜测而已。对我们来说无论他是谁,而有没有阶级之分,它们都伏在主耶稣基督之脚下,无一幸免。”[16]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根据这一段保罗对于敌人的描述,使我们看到了敌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它们是有能力的。“执政的、掌权的”这两个名号都使人留意到他们的势力。他们是“管辖这幽暗世界的”。Kosmokratores一词含有“称霸天下”的意思。在星相学上,这个词指操控人类命运的星球。在俄菲斯颂歌中用以指宙斯;在拉比著作中用来指尼布甲尼撒;在古代多出石刻则用来指罗马帝王。套用在邪恶的力量方面,不免使我们想起,魔鬼试探耶稣时,就曾声称可把“天下万国”给他。我们也想到它被称为“这世界的王”(约十四30)。约翰也说,“全世界都伏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19)。这些经文并没有否定主已经得到了决定性的胜利,只是这些恶者不肯认输,还没有被消灭而已。因此它们仍有惊人的能力。[17]

第二,它们是邪恶的。能力本身是中性的。神大有能力,因着他本为善就成就极美的善工。而魔鬼则恰恰相反。保罗在这里称它们为“天空属灵气的恶魔”,是“幽暗世界”的统治者。“恶魔”原文poneeria,意即“邪恶的”。[18] 可说其本身就是邪恶,在这场战争中,不要奢望它对神的子民手下留情。魔鬼只会不择手段,想尽一切办法来攻击伤害神的子民。为要使他们丧胆,最后成为它的俘虏。

第三,它们是狡猾的。保罗在11节提到了“魔鬼的诡计”。虽然魔鬼有能力如“吼叫的狮子”。但是魔鬼更多时候喜欢当一条狡猾的蛇。它会伪装成“光明的天使”,在人冷不防的时候给人致命一击。因此千万不要以为魔鬼最厉害或最常见的武器是公然迫害和公然试探,它宁愿诱使人作出妥协,蒙骗人落入错谬里。值得留意的是“诡计”也用来形容四章14节假教师所用的手段,使人轻视甚至忽视魔鬼的存在。[19]

保罗指出了敌人既是有能力,还是极度邪恶的,而且它还是如此狡猾。保罗在这里不是要彻底击垮信徒的信心。而是要他们引起高度的重视,最后则是将视角从人和魔鬼的身上转移到全能上帝那里。以致在13节中再次鼓励他们,你们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成就一切,还能站立得住。在原文意思中,这里“成就”在形式上,强调动作的完成。指当争战结束了,还能以胜利者的姿态站立。[20] 这对于看到魔鬼之强大后的信徒,是何等大的鼓励。

五、全副军装:六个配件(六14-17)

13节的“站立得住”指向最后的结果,14节的“所以要站稳了”则是指着争战的开始。“站稳”这里在原文中的形式是表始的简单过去式,强调动作的开始,所以从一开始,你们就要站稳了。[21] 先给人以最后的盼望,然后让人在一开始就要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保罗用了罗马士兵的六件装备来形容属灵的六件军装。罗马士兵对于保罗来说并不陌生。在旅途中上,他遇到过不少。在口述以弗所书时,手上的锁链就连着一名士兵。[22] 保罗描述的这六件属灵军装分别是真理的腰带、公义的护心镜、平安的福音之鞋、信德的藤牌以及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前四项为基督徒当追求的素质,后两项为上帝所赐予的恩典。[23] 下文将逐一探讨。

(一)真理作腰带(六14a)

这“腰带”或“带子”可能指盔甲下面的皮制围裙,或指保护下腹的金属带子。[24] 腰带是首先穿上的配件,其目的是为束紧外套和底下的衣物。束上腰带基本上是一个准备好的意思。而“真理”则有两种解释,一是客观真理,即福音的真理。二是主观真理,即基督徒对福音的诚信,对上帝的信靠,为人真诚以及信实可靠。而此处的“真理”应为二者兼备最为准确。人必须穿上真理,并随时准备活出真理。[25]

(二)公义作护心镜(六14b)

护心镜一般为皮革上覆金属,在战争时能保护胸部。因为罗马士兵在战场上要面向前,肩并肩,所以装备只需要保护前方即可。[26] “公义”与“真理”一样,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客观上的意思,指人在上帝面前蒙称义,得义人的地位。主观上的意思,指人在品格上的正直,在各个生活层面上都以正直待人,对人亦对神。[27] 此处经文里的公义,也同时包含了这双重意思。因为上帝的白白称义,而使恶者无从进攻。教义所带出正确的生活,公义的行为,也使我们在魔鬼的试探和人的毁谤中能站立的稳。

(三)平安的福音当鞋子(六15)

罗马的军靴与我们的鞋子不同,鞋子是用皮带斜绑在脚板上。而且罗马士兵的鞋子是有钉凉鞋,有一定的重量,由几片皮革组成,厚度大约为两公分,用中空的平头钉镶嵌起来。在沙土上,这种鞋可以掘土而入,让士兵站的平稳。平安福音的鞋子是预备走路。“预备”也有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作好预备进攻,争战不能只守不攻,基督徒随时准备将平安的福音传出去。二则是预备好根基,只有心中有真正平安的福音,得救的确据。才能在思想上站立的稳,不致偏离了基督福音的根基。这段经文再一次包含了这两方面意思。有平安的福音在口中,随时向人分享福音。也有平安的福音在心中,随时准备面对挑战。[28]

(四)信德当盾牌(六16)

经文中的盾牌这个词,源于thyra(门,大门入口)。是一种门状长椭圆型盾牌,可以遮盖整个人。它是两块厚木板,再以帆布和皮革胶合。在上端和下端都有金属片,用来保护木板不会因与地面摩擦而带来损坏。在古代战争中,火箭是最危险的武器。而盾牌盖以皮革就是为了扑灭烧着的火箭。“信德”的意思是指基督徒对上帝的依靠。魔鬼把各种负面的意念和情绪如火箭射向基督徒。人只有时刻信靠上帝,凭信心藏在神里面,才能抵挡这可怕的火箭。罗马的盾牌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做集体性的防御使用。在这点上,也提醒了我们信仰群体的重要。彼此激励,一同信靠。就不会像一人孤军奋战那样容易受伤。[29]

(五)救恩作头盔(六17a)

罗马士兵的头盔通常是用坚硬的铜铁造成。里面垫有羽毛或海绵。对头部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头盔的保护使士兵能勇敢的与敌人战斗。保罗曾提到基督徒要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贴前五8)。而此处以弗所书中说的“救恩的头盔”,应即指我们现已享有的部分救恩如赦免,被接纳入神的家里等等。还指我们信心所盼望之将来那完全的救恩如荣耀复活、新天新地。这份救恩里的保障与盼望也成为了这最后一件防御型的军装。[30]

(六)神的道作圣灵的宝剑(六17b)

在罗马军队中,“宝剑”(machaire)是指两刃短剑或匕首,约两寸宽两尺长,而非长剑(hromphaia)。[31] 这柄短剑作为六件属灵军装中唯一真正带有攻击性的武器,是一件可攻亦可守的武器。这是圣灵的宝剑,保罗也立刻加以说明这就是神的道。神的道,也可译成“神的话语”。乃圣灵所赐。[32] 今天圣经就是这把圣灵的宝剑,就如希伯来书中说的,比所有两刃的剑更快,更锋利(来四12)。在这把武器的运用上,耶稣就给今天的基督徒作了很好的榜样。耶稣在接受魔鬼试探的时候,三次都用圣经上的话来胜过了魔鬼的试探。不仅是防守,当神的话语就是福音的真理,被正确的宣讲出来的时候,就使那些被罪与魔鬼捆绑下的人,得以脱下捆绑他们的锁链,得以自由。是为进攻利器。

六、靠着圣灵,多方祷告(六18-20)

最后,保罗提到了警醒、祷告和祈求。在原文句子的结构上,此小结并非独立句子,而是连接上文六章14-17节。在意义上,六章18-20节还是形容六章14a“所以要站稳了”的情况。虽然祷告并非全副属灵军装的一部份,但它却是属灵战争很重要的一环,甚至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或许保罗之所以不将祷告放入军装之中,是因为他认为祷告应贯穿与属灵战争的每一个范畴,也就是每一件军装中都包含了祷告。另外这支神的军队中每一个士兵,也透过祷告和彼此代求而被联成一体。最后保罗的代祷请求,不单是请求,也是在提醒听道者:没有一个士兵是单独争战的。而保罗要他们代祷的内容,正是保罗穿着福音的鞋,拿着神话语的宝剑正在进行着的战斗。[33]

结论

在今天的普世教会中,就有一支这样的军队。有人已穿戴整齐走上战场,但也有人还缺少许多却茫然不知。是神要磨练祂的这支军队。神要他们紧紧的被联合在一起。战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这场战役同样不是。与其他战争不同的是,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被写好了,被写在启示录中。终有一天,这支军队将在他们伟大元帅的带领下获得完全的胜利。保罗最后的凯歌也是成为后来无数基督精兵的凯歌。[34]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

参考书目:

池耀兴。《在基督里合而为一:以弗所书注释》。柔佛:人人书楼出版有限公司,2007
富克斯。《以弗所书》。李永明译。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台北:校园书房,2002
伏斯特。《今日如何读新约》。冷欣和杨远征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吉隆坡:文桥传播中心有限公司,2010
季纳。《新约背景注释》。刘良淑译。台北:校园书房,2006
卡森和穆尔。《21世纪新约导论》。尹妙珍和季荣神译。参考丛书。香港:天道书楼,2007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注释》。“生命的注释”丛书。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出版部,1992斯托得。《以弗所书》。陈恩明译。圣经信息系列。台北:校园书房,1997
周联华。《加拉太书·以弗所书》。中文圣经注释36。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9
Archibald T.Robertson。《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陈一萍编译。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卷7。加利福尼亚:美国活泉出版社,1991


注脚

[1] 斯托得,《以弗所书》,陈恩明译,圣经信息系列(台北:校园书房,1997),15-16

[2] 斯托得,《以弗所书》,16

[3] 伏斯特,《今日如何读新约》,冷欣和杨远征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87

[4]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注释》,“生命的注释”丛书(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出版部,1992),15。

[5] 斯托得,《以弗所书》,17。

[6] 周联华,《加拉太书·以弗所书》,中文圣经注释36(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9),204。

[7] 斯托得,《以弗所书》,18-19。

[8] 卡森和穆尔,《21世纪新约导论》,尹妙珍和季荣神译,参考丛书(香港:天道书楼,2007),468。

[9] 富克斯,《以弗所书》,李永明译,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台北:校园书房,2002),18-19。

[10] 卡森和穆尔,《21世纪新约导论》,368-69。

[11] 卡森和穆尔,《21世纪新约导论》,468-71。

[12]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吉隆坡:文桥传播中心有限公司,2010),578-79。

[13] Archibald T.Robertson,《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陈一萍编译,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卷7(加利福尼亚:美国活泉出版社,1991),282。

[14]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582-83。

[15] 池耀兴,《在基督里合而为一:以弗所书注释》(柔佛:人人书楼出版有限公司,2007),270。

[16]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586-88。

[17] 斯托得,《以弗所书》,264-65。

[18] 池耀兴,《在基督里合而为一:以弗所书注释》,272 。

[19] 斯托得,《以弗所书》,265-66。

[20] Archibald T.Robertson,《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285。

[21] Archibald T.Robertson,《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286。

[22] 斯托得,《以弗所书》,275。

[23]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591。

[24] 季纳,《新约背景注释》,刘良淑译(台北:校园书房,2006),624。

[25]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592-93。

[26] 季纳,《新约背景注释》,624。

[27]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594。

[28]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595-96。

[29]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596-97。

[30] 斯托得,《以弗所书》,280。

[31]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598。

[32] Archibald T.Robertson,《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289。

[33] 郭汉成,《天上蓝图、人见版图:以弗所书诠释》,601-04。

[34] 参自:潘毅坚 《浅谈以弗所书6:10-20节》,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14。

®®®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转载;已经抄袭者请自行删除,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即为盗取。十诫中第八诫不可偷盗” ®®®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113 基督徒的属灵争战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