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wei060 从马可福音十章17-31节透析耶稣对跟随者的要求

专题讨论 活水之声录音室 765℃ 0评论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撰稿:楷文
wei060  从马可福音十章17-31节透析耶稣对跟随者的要求

从马可福音十章17-31节透析耶稣对跟随者的要求


引言

此份研究报告主要以耶稣的生平为依据,进而讨论其中的教导并加以分析。分析基础主要建立在其相异之处,同时必须阐明其意义、目的与信息。故此,此份报告采用了三卷福音书都有记载——关于财主难进天国和跟从主的赏赐的时间作为研究基础(太十九16-30;可十17-31;路十八18-30)。在这三段的篇幅中的分别记载了财主问耶稣说,他能够如何得着永生(太十九16;可十17;路十八18),就符类福音而言,“永生“这个字之出现过三次,另外两次分别是在:一、绵羊与山羊的比喻(太二十五46);二、律法师的问题(路十25)。从经文脉络中,特别是从三卷福音书让我们看见神的国、天国和救恩有着密切的关系。福音书形容财主渴望得着永生,但却未能如愿。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同一段叙事的平行经文当中,马太用了“进入永生”(太十八9)取代了马可“进入神的国”(可九47)一语。因此,许多的解经家都留意到“永生”与进入神的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将以“永生”为一个重要的主题作为研究。盼望此份研究报能帮助读者对这三段经文有着新的诠释,并且对主耶稣的救恩与永生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

一、与前后文的关系比较符类福音中相异之处

(一)经文平行参考[1]

马太福音 十九16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马可福音 十17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路加福音 十八18
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比较相异之处: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省略马可福音出现的“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跑来”、“跪在他面前”。

马天福音则增加了“善事”这个词。这极有可能与犹太人心中对“善事”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路加福音却增加了“有一个官”,这明显让我们看见财主的另一个身份.除此之外,按照这本福音书的历史背景是写给一位名叫“提阿非罗大人”的,因此这一点并不难理解。

马太福音 十九17-19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马可福音 十18-19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

路加福音 十八19-20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

比较相异之处:

将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平行参考时,两者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在马可福音加添了“不可亏负人”这个词组。(按照抄本研究学者的资料,这个词可能是后来在抄写的时候加上去的)。

路加福音也将“不可奸淫,不可杀人”的次序作了调动。从耶稣的答复来看,耶稣在此强调人不能靠着任何的“善事”得到永生的盼望,唯有藉着祂。

马太福音更明确的说明“你若要进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从这样的对照让我们看见即便犹太人有诫命的观念,但是他们也知道单单靠着守诫命也不足以进入神的国。因此,在叙述出诫命的细节,马太还增加了“又当爱人如己”(这也是十戒后半段之精义的概括。从这样的叙事风格不难发现,马太十分看重对律法的具体陈述,带有浓厚的犹太文化色彩。

马太福音 十九20
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马可福音 十20
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路加福音 十八21
那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比较相异之处:

平行记载当中,明显的马太增加了“那少年人”。这里让读者知道这个人年纪很轻,在这个问话中,马太还增加了一句“还缺少什么呢?”

马太似乎向犹太读者暗示(或者强调)说,单单凭着守律法并不能承受入永生。

马太福音 十九21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马可福音 十21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路加福音 十八22
耶稣听见了,就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比较相异之处:

无论在马太福音或路加福音都省略了单单在马可福音出现的“看着他,爱着他”。

路加福音增加“听见了”

马太福音则直截了当的叙述“耶稣说”并没有添加任何的修饰词,也没有描述耶稣当时的反应与表情。

马可和路加的陈述和秩序几乎一致,而马太福音则明显不同,增加了“你若愿意作完全人”,这样的叙述让我们看见耶稣对这个问话的人的要求是“完全”(这其实也是神颁布律法的目的,要求人在神面前必须圣洁。然而律法的颁布并不是要他们像法利赛人那样规条式的遵守,而是要求犹太人“完全”)

马太福音 十九22
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马可福音 十22
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路加福音 十八23
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

比较相异之处: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省略了“脸上就变了色”(一种形象化的句式)。马太仍旧称这位财主“那少年人”。

路加在最后一句话作出词组的变化,将产业很多叙述为“他很富足”。

马太福音 十九23
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

马可福音 十23
耶稣周围一看,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 神的国是何等地难哪!”

路加福音 十八24
耶稣看见他,就说:“有钱财的人进 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比较相异之处: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省略了在马可福音出现的“周围一看”。我们可以客观的推测,马可和马太所描述的是耶稣对门徒说话,而路加所要描述的重点是“耶稣看见他”,强调耶稣向这个官说话。

马太还增加了一个句子“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们可以理解为耶稣这句话带有强调的意味。马太用“天国”代替了“神的国”,再一次表现出浓厚的犹太色彩(马太福音的主要读者为犹太人)。

马太福音 十九24
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 神的国还容易呢!”

马可福音 十24-25
门徒希奇他的话。耶稣又对他们说:“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路加福音 十八25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 神的国还容易呢!”

比较相异之处:

马可在第一话深刻表达门徒的反应:“门徒稀奇的问话”,而马太和路加一致的省略的这个形容词句(并且把耶稣在马可福音平行经文里前后两句话做了精简的表达)。

马太增加了“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一种重复强调的味道。而且马太用“神的国”而不是“天国”,这似乎有点和马太的写作风格不太协调(有学者认为是在抄写中的改动)。

马太福音 十九25
门徒听见这话,就希奇得很,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马可福音 十26
门徒就分外希奇,对他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路加福音 十八26
听见的人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比较相异之处:

不难发现,马可与马太都集中在门徒的反应上,马可还增加了修饰词“分外”,具体描述门徒惊讶的程度。

路加则没有单独叙述门徒的反应,只是笼统的说“听见的人”,也没有具体描述他们的反应,但中很可能存在的群体有门徒以及跟随耶稣的群众。

马太福音 十九26
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

马可福音 十27
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是不能,在 神却不然,因为 神凡事都能。”

路加福音 十八27
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 神却能。”

比较相异之处:

马可和马太具体描述耶稣对门徒的反应是“看着他们”,而路加则省略了这个词组。

有关耶稣说话的内容,马太和路加做了省略性的修改,略微缩短了一些。

马太福音 十九27
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

马可福音 十28
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了。”

路加福音 十八28
彼得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

比较相异之处:

路加在叙述中省略了彼得说话的对象“对他”。

在彼得的说活中,马太增加了一个句子“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这句话显示彼得对主的赏赐与应许是有所期待的,这恰好也表现出犹太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期待弥赛亚带来的丰盛与好处)。从马太的叙述让我们看见,他试图激励自己的同胞要更多渴慕认识耶稣并跟随他。

马太福音 十九28-29A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注:有古卷添“妻子”)、儿女、田地的

马可福音 十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

路加福音 十八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

比较相异之处:

马太的叙事发生明显的变动,增加了一句蛮长的词句“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这句话明显的带有基极度浓厚的犹太文化色彩,马太似乎想更多的激励自己的同胞接受主耶稣成为他们生命的主。

而马可与路加都省略了这段词句,因为他们的主要对象为外邦人。

还有一点,三福音的个别字词也有所不同:马可用的是“为我和福音”;马太用的是“为我的名”;路加用的是“为神的国”。

有关“撇下”的言论,马太和马可所采用的次序是一致的,马太和马可描述的是一位地主,而路加就大为不同,省略了“田地,增加了”妻子,明显的路加描述的是一位财主。

马太福音 十九29B
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马可福音 十30
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

路加福音 十八30
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

比较相异之处:

马太和路加省略了马可福音出现的“并且要受逼迫”,与此同时也重复了上文出现的那几样东西“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这与当时罗马教会遭受逼迫有直接的关系,马可这样的叙述是要给予患难中的弟兄姐妹安慰与鼓励。

马太也省略了“今世”与“来世”,犹太人似乎对“今世”和“来世”并没有太看重的情感,旧约的犹太人比较看重今世。

马太福音 十九30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马可福音 十31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路加福音
(没有记载)

比较相异之处:

路加福音完全省略了这节经文,而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所使用的句式则完全一样。

(二)上下文的比较

上面的部分处理了平行经文的对照(横向),并作出其差异的分析报告。按照纵横思考的教导,在接下来的研究将会作出上下文的比较(纵向)。马太福音十九16-30,马可福音十章17-31,路加福音十八:18-30的上文均是耶稣为小孩祝福(太十九13-15;可十13-16,;路十八15-17)上文基本上都一样,但是下文却有所不同。马太福音的下文是叙述“在葡萄园做工的比喻”(太二十1-16),并且在这段记载的结尾部分解释了马太福音十九30节经文的意思,在这之后才叙述耶稣上耶路撒冷并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太二十17-19),而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则是直接叙述有关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可十32-34;路十八31-34)。

小结:综上,经过平行经文与上下文的研究,清楚得知马可福音的记载和叙述较为细腻,并且注重细节,这或许是最接近真实处境的记载。这样的推测是建立在马可主要是从使徒彼得那里掌握第一手资料,而彼得当时也在场。以这样的前设,不难理解为何马可的记载会显得较为细腻与着重细微的部分。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三卷福音书的描述本质是一致的,藉由符类福音的平行记载帮助我们得以对同一个故事有着不同视角的看见与体会,这不但帮助我们更客观的了解其记载,同时也让故事立体化的呈现在读者眼帘。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二、从马可福音十章17-31节看耶稣对跟随者的要求

下面的分析将会透过马可福音十章17-31节探讨这个教导的意义、目的与信息。

(一)文体分析

这一段的“青年财主”的记载,可以说是马可福音唯一一处明确提及“永生”的段落。这段教导插入在耶稣最后一次耶路撒冷行程的大段落里头(可八22-十52),经文的后半段记载了西彼太的儿子莫名其妙的要求,随后是瞎子巴底买得医治。这个行程最关键的事工乃是要主耶稣基督的福音被彰显,整个篇幅就好像三明治般,藉着两个瞎子得医治的记载,一前一后的(可八22-26;十46-52)包裹起来[2]。主耶稣预言自己将会遭到背叛、受难、并于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可八31;九30-31;十32-34),在这个的行程里头,当中不乏耶稣对门徒的教导(可八34-38;九35-37;十42-45)、登山变像(可九2-13)、医治被污鬼附着的男孩(可九14-29)、争论谁为大(可九33-50)、法力赛人试探耶稣,问他有关休妻的事情(可1-12)、有人带着小孩要耶稣为他们祝福(可十13-16)。接下来就是主题经文,有关青年财主问耶稣如何能承受永生(可十17-31),这个记载以后即是雅歌和约翰的请求(可十35-45)。

在耶稣与门徒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青年财主”的故事就穿插在整个篇幅当中。如果我们看会上文的话,就知道说在之前耶稣抱着小孩并为他们祝福,并且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是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可十15)。这样的一种文学架构似乎暗示着财主近乎不可能进入神的国。青年财主不愿意放下自己的产业也与巴底买得医治的叙事文体形成强烈的对比[3](巴底买就丢下衣服,就在路上跟随耶稣 (可十50-52))

整个叙事文体由17节的“我当做什么事可以承受永生?”而耶稣则在结尾的部分,30节作出结论:凡是跟随主耶稣的人就能得着永生。在这个段落当中,我们清楚看见进入神的国(永生)的条件,与此同时耶稣也说明忠心跟随者所能得到的赏赐。

(二)经文分析(马可福音 十17-31)

一般上我们称为这段记载为“青年财主”,这样的一种说法是建立在平行经文考究的结果以后。单从马可福音十章22节,我们得知这位问话的人是一位富有的人,当进一步透过平行经文:马可福音十九章20节的资料,我们就得知他是一位“青年财主”,而在路加福音十八章18节那里表明他是一个官,也就是犹太人的领袖。从平行经文对照,我们得知这个跑来询问耶稣永生问题的青年,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有钱有社会地位的年轻人。然而,一位有钱有势的人却跪在耶稣的面前,可想而知他深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并无法解决其生命困扰,进而询问这一位他觉得可以帮助他的夫子——耶稣。

他称耶稣[4]为“良善的夫子”[5],从这一点透露出他对耶稣的尊崇。即便有着高贵的身份(但祂知道说这些财富并没有办法帮助他得着那永恒的生命)却不惜在众目睽睽之下主动跪向耶稣就是为了解决困扰其生命的问题,希望藉着与耶稣的对话能得着“永生”的答案。接下来耶稣提出了有关诫命的部分,对这位犹太背景的“青年财主”来说是毫无难题的,因为身为当时法力赛派的人来说,遵守律法已经是一种生活规律了。但是,让这个“青年财主”感到困惑的是,尽管守了这一切的律法,可是心底仍旧没有得到满足,对“永生”没有太大的把握。马可在这里勾画出无论是社会的财富地位或宗教信仰上的律法,似乎并没有一样能带领人进入“永生”。

接着在21节,也是仅有马可所使用的词组“看着他,就爱他”。马可特别记载说,当耶稣听了这个有钱,有社会地位的年轻人这样回答以后,就“看着他,就爱[6]他”。这表示耶稣对这个人有非常大的期许,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要这个人来跟随他。紧接着,耶稣告诉他还“缺了一件”,这与“青年财主”人的认知有着吊诡性的冲突,”青年财主“人一直寻找着要“做”更多的事,一直以为自己“做”的不够。但是耶稣告诉他,你只要做一件事,只要你愿意这么做的话,即刻能解决困惑你已久的生命难题——“永生”。耶稣基督在这里告诉这位又年轻、又有社会地位的财主说:“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耶稣在这里清楚表达了即便遵守摩西律法也无法获得生命饱足的泉源,因为你的什生命被财富和社会地位所牵绊。[7]  明显的,这位“青年财主”并不满意这项建议,“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十22)。原本抱着极大期望来向耶稣寻求答案,但是却失望的离开。“青年财主”人并非无法得到答案,而是耶稣所提供的答案并非他所想要的。“青年财主”人从下就遵守摩西律法,但是这样的一种遵守是否真的是真诚敬拜上帝的表现,亦或者是为了自身利益而照着律法规定而行呢?这位“青年财主”人表现殷勤的渴望得到“永生”,但是遗憾的是他却不愿意放下他的财富。财富似乎是这位“青年财主”人生命的全部。

23节至27节,这段经文可能在原先的编辑并不是和上述事件相连接的,极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段落。不过在马可福音叙事者巧妙的编辑连接下,就与上述青年财主的故事形成一个对应的整体叙事体。马可福音的作者在在这位“青年财主”失望的离开后,剩下的门徒围绕在耶稣身边,把这段记载串联起来。耶稣藉着“青年财主”的问题教导门徒说,真正想进入神的国承受永远的生命,那么就必须做出生命的抉择。换句话说,人必须将自己的“财富”给抛弃,那么才有办法真正谦卑下来,让上帝成为生命的主宰。耶稣几乎看见门徒对这样的教导感到困惑,于是在24-25节再次重复叙述,且作出进一步的解释。耶稣清楚表明一个中心思想——人是没有办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进入上帝的国。马可在这段叙事,24节用了“稀奇”,26节用了“分外稀奇”。这凸显出犹太文化与天国文化的张力,因为门徒似乎无法明白为了用上帝所赏赐的财富进入神的国之永恒生命,是遥不可及的事呢? 耶稣的比喻往往采用鲜明的对比:骆驼和针眼,一种非常庞大和微小之间的对比。耶稣所要表达的立场十分清楚,即:要依靠钱财进入神的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门徒立即困惑的反应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很清楚的表达信仰的中心,当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上帝手中却凡事都行。耶稣教导门徒说,倘若要进入神的国,必须回到上帝的面前,必须专心致志的跟从他而不是靠自己的方法或能力。

29-30节是相对句型,让门徒知道,跟随耶稣可能会失去原本所拥有的一切。值得注意的是30节,这里比起平行经文(马太福音)的记载,多出了两组词,第一个是“并且要受逼迫”。耶稣并没有用物质的东西“诱惑”门徒跟从他,相反的,他让门徒作好准备,面对为了福音的缘故可能将有所牺牲。这个时间点正是耶稣与门徒要迈向耶路撒冷之际,耶稣在这个时刻所出这个教导是要门徒知道,这趟行程可能会遇到极大的迫害,但是正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来世”将要得永生。

小结:耶稣基督在这段教导当中让我们清楚看见“跟从主”是我们一生所要学习最大的功课。耶稣不愿意我们为了次要的而失去天上美好的祝福。我们如何能承受永生呢,如何能积财宝在天上呢?耶稣说:“撇下所有来跟从祂!”这样的人要进神的国、承受永生,并且在今生得到大祝福(可十28-31)。我们每一个人都面对眼前的抉择,一个攸关我们能否把握或失去祝福的抉择——我们是否愿意捨己、撇下、跟从耶稣?如果我们愿意,耶稣说“今生得百倍、来世得永生”,这就是“青年财主”一直想要得到的答案。遗憾的是他得到了答案,却不愿意“丢下”一切跟随耶稣,结果只能忧忧愁愁的离开,失去了进神的国的祝福。

三、经文意义、目的与信息

“青年财主”主动积极的寻找耶稣想要得到“永生”的答案,与结尾部分耶稣寻找[8] 巴底买构成显明的对比。与其他的平行经文进行对照的时候,我们发现马可福音并没有记叙耶稣用触摸来医治他(马太福音二十章34节却有记载);这与路加福音十八章43节也不同,马可并没有记叙周围与群众赞美上帝。所以,马可使用巴底买瞎子的事迹作为衬底的记叙,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说明耶稣医治的能力,而是要指向巴底买的信心。 透过马可福音在这段经文当中的编辑法,让我们对之前发生在“青年财主”的记载有着清晰的对比。尽管青年财主为人真诚、品格高尚、甚至家财万贯,但是却在紧要关头不舍得放下自己的财产。他断然拒绝了耶稣的邀请,忧忧愁愁的离开,没能成为耶稣的门徒。相比之下,这位乞丐,巴底买瞎子,却舍弃了自己仅有的财产——他的衣服,高高兴兴的跟随耶稣。这与耶稣在31节的教导“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似乎相呼应,应验了耶稣的教导。耶稣对跟随祂的人是有要求的,但我们的主不是要求我们把“财富”都给祂。祂要我们放下、捨齐。让我们学习和耶稣同行,全力以赴,跟随耶稣牺牲奉献的脚踪。

结论

符类透过福音之平行记载及上下文分析,读者得知青年财主问耶稣有关“永生”的问题并不是单单生命的延续,而是在基督教与犹太教框架底下对于神的国度的一种探讨。从这三卷福音书当中,让我们看到“青年财主”的记叙让我们看到“永生”与神的国以及救赎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确实没有办法靠着好行为,靠着良善,靠着财富进入神的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付上代价。您是否愿意为为了跟随耶稣而把仅有的“衣服”丢下,亦或者您选择抱着财富忧忧愁愁的离去呢?

附件:符类福音书卷背景资料[9]

马太福音

作者从早期的证据显示,税吏马太先用亚兰文写成福音书,这是马太福音一个重要的证据。约在主后150年,希拉波立的主教帕皮亚(Papias)见证说:「马太将口传资料用希伯来文编写。」俄利根(Origen,约185至254年)说,马太福音是为「从犹太教悔改的信徒预备的,用希伯来文出版」。爱任纽(Irenaeus)说,马太写书时,彼得和保罗还在世;马可写书时,他们两人已经死了。

日期确定了马太为犹太人写书的大前提后,我们可以从「需要」的角度相信,马太写书日期是较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耶路撒冷有超过二万名相信基督的犹太人,这些信徒需要了解耶稣作为弥赛亚的身分,他们需要从犹太人的角度获得信仰的激励,好能面对反对者。数目激增的犹太信徒,构成一股重要而急切的需求力量,需要有一本专为犹太人而写的福音书。

初期教会的观点是:「马太在其他福音书写书前,已经写了他的福音书。这项见证,是极之有理,而且应该对这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马太大概是在主后50年写书的。

读者马太福音的读者,和初期教会的本质和增长是很有关系。初期的教会并没有从犹太教分开,所以很明显,初期教会主要都是犹太人:五旬节之后不久,有五千个犹太男子归信。当时有需要解释这些问题,如果耶稣是弥赛亚,为什么神的国度还没有降临?马太就是要向这些犹太读者,解释这个问题。

神学目的:马太把握著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盼望,他教导读者,真正的弥赛亚,就是大卫的子孙,他已经来了,而其他福音书作者,则以耶稣为应许的弥赛亚,马太刻意从一个独持的犹太人观点介绍耶稣。

马太福音的目的分为两方面,第一,他要证明,耶稣就是弥赛亚。弥赛亚是犹太人对以色列君王的称号,这位主会在将来赐救恩给以色列人。马太介绍耶稣就是以色列的弥赛亚,在(受膏者)他身上带著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职分。第二个目的,马太要解释神对国度的计划,由于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弥赛亚,而以色列人却拒绝了这位弥赛亚,马太就解释,因为国度已经赐给犹太人,但以色列人又拒绝,所以,国度便延迟降临。犹大人属地的国度,要在主第二次降临的时候建立。

马可福音

作者:初期教会,很强烈地见证马可是第二卷福音书的作者。帕皮亚在主后150年左右写过:「马可曾做过彼得的传译员,他准确地写下每件事。」爱任纽在主后185年左右写着:「他们(彼得和保罗)死后,门徒马可,就是彼得的传译员,将彼得所传讲过的事情,写下留给我们。」

日期因为爱任纽见证马可,在彼得和保罗死后写书,又因为保罗大概是在主后66年夏秋之间去世的,所以马可大概是在主后66至67年间写成这本福音书。由于书中没有提及耶路撒冷的毁灭,很明显,马可是在主后70年之前写成该书的。

读者亚历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约在主后195年写道,罗马人曾要求彼得为他们写一个基督生平的记录。很可能马可就是这样帮助彼得达成罗马人的要求。从内证显示,本书的读者是非犹太人,故此书中很多亚兰文用语都要翻译过来。

神学目的由于罗马人是一个注重行动的民族,而不是一个较爱思想的民族,所以马可笔下描绘的甚督,也是「一位有能力的工人,而不是一个深湛的思想家,基督是一个以行动胜过一切的人。」马可福音的风俗和内容,都反映出这种神学上的目的。因为马可所描绘的基督,是一位行动的人子,他没有记载他的家谱和出生详情,一开始便提到他受洗,很快便进到基督的公开事奉。

马可所描述的耶稣形象,是他以仆人的身分来到世上服侍人,甚至将生命舍去,作许多人的赎价(可十45)。马可的目的,是向他的罗马人读者,介绍一位大有能力的人子并仆人,令罗马人相信耶稣。

路加福音

作者我们有很强的外证,证明路加医生是第三卷福音书的作者。《穆拉多利经目》(Muratorian Canon,主后160至200年)提到路加医生,就是保罗旅游布道的同伴,他详细考察了各样事件后,便为基督编写了一本生平传记。爱任纽(约主后185年)也见证:「保罗的跟随者路加,在一本书中,记录了他所传的福音。」亚历山太的革利免和俄利根,都认为这本书的作者是路加。

日期路加福音的写作日期,和使徒行传的写成,有很密切的关系。使徒行传很可能是在主后63年写的,因为该书的结束十分突然,只记载了保罗的被囚,而对保罗在主后63年的获释,却一字不提。使徒行传一章1节说明,路加的福音书是在使徒行传之前写的,那么,路加很可能是在巴勒斯坦地最后的时期写这本书,那时大概是主后58至60年。

读者虽然路加表明,他的福音是写给提阿非罗,这大概只是一句献词。路加的读者无疑是外邦人。保罗完成了三次巡回布道后,他很需要将福音与别的著作分别开来,特别是使福音针对希腊人的思想。很多证据显明,本书的读者是希腊人。(I)耶稣的家谱,追溯至亚当,就是全人类的始祖,而不单追溯至犹太祖先。(II)已应验的预言,是在基督向犹太人所说的话中提及,而不在作者的护教记载中提及,正如马太所作的。(III)一些犹太名词,如「拉比」,都尽量不用。(IV)作者用了希腊名字,来代替希伯来名字(比较路六16,二十三33)。

神学目的路加有一个宏观的著眼点,他要强调福音的普世性,而耶稣是全世界人的救主。作者是借著将耶稣家谱追溯至亚当– 全人类的始祖,来强调这点。作者这个用心,也可以在比喻中看到。「进入天国的是撒玛利亚人(九51至56,十30至37,十七11至l9)、异教徒(二32,三6、38,四25至27,七9,十1,二十四47)和犹太人(一33,二10);天国也是赐给税吏、罪人和流浪的人(三12,五27至32,七37至50,十九2至10,二十三43),也赐给尊荣的人(七36,十一37,十四1);赐给穷人(一53,二7,六20,七22),也赐给富人(十九2,二十三50);赐给女人,也赐给男人。」这些都说明了路加写书的目的:「人子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十九10)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

参考书目

董宇正。《爱上亲近神这一刻——马可福音伴读》。台北:一粒麦子出版社,2005。

卡森与穆爾。《21世纪新约导论》。尹妙珍与纪荣神译。参考丛书。香港:天道,2007。黄锡木。《四福音与经外平行经文合参》。黄愈轩译。圣经背景研究丛书。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0。

亚德迈耶、格林与汤玛恩。《新约文学与神学:四福音及耶稣》。伍美诗译。文学释经系列。香港:天道,2004。

殷保罗。《慕迪神学手册》。姚锦燊译。香港:福音证主,1991。

Marsh, Clive. & Moyise, Steve. Jesus and The Gospel, New York: T & T Clark, 2006.

注脚:

[1] 黄锡木,《四福音与经外平行经文合参》,黄愈轩译,圣经背景研究丛书(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305-308。

[2] 亚德迈耶、格林与汤玛恩,《新约文学与神学:四福音及耶稣》,伍美诗译,文学释经系列(香港:天道,2004),106。

[3] 四卷福音书共记载了约35件神迹,在这些神迹故事当中,其中伯赛大瞎子的事件记载在马可福音八22-26节的。按马可的记载,编辑的手将巴底买瞎子的事件衬托在结尾的部分(可十46-52).耶稣分了两个阶段才开了他的眼睛,开始时只能模糊看见东西,最后连远处的东西也看得清楚了。但是,作者的重点并非医治本身,而是巴底买的信心。耶稣向巴底买说:“你的信心治好了你”,接着巴底买就跟随了耶稣。这样的叙述带着浓厚的象征性意义。门徒只求权利、身份,如此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但巴底买凭着信心,其属灵的眼睛和肉体的眼睛即时打开,并且成为真正跟随的门徒。这与青年财主成了显明的对比,青年人不舍得放下,结果忧忧愁愁的离开,没能成为耶稣的门徒。相反的,巴底买却舍弃了自己仅有的财产(他的衣服),高高兴兴的跟随耶稣。

[4] 耶稣基督正在与门徒朝向耶路撒冷的旅途前进,但其实祂的名声早已经传播整个巴勒斯坦地区与外邦(可三7-8)。而在当时候的宗教领袖们其实非常介怀,他们实在不认为一个木匠出生的拿撒勒人会有多了不起(约一46a)。

[5] 他称耶稣为“良善”似乎透露出犹太文化对行善的那种迷思。但是耶稣立即纠正他说“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青年”心中的前设即可能是:我到底该做什么好事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

[6] 这个”爱“字在希腊原文里头是“agapao”。

[7] 如果我们把经文往上拉,路加福音四章6-7节那里。这段记载让我们看见耶稣受第二个试探的时候,魔鬼正是用世上的财富和权柄作为条件。即便世人都想获得财富与权柄,但是耶稣的回应为我们立了榜样——耶稣说:“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 神,单要事奉他。”

[8] 巴底买的执着与耶稣的呼召平行起来,作者在马可福音十章49节中三次用同一个希腊字(动词)来形容耶稣的呼召,《和合本》翻译成“叫”,从中文译本但中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原文圣经里头读起来有点突兀:作者似乎要说明,耶稣正在寻找巴底买。巴底买的坚韧、执着,与耶稣的呼召交融于在这个巴底买转变成门徒的篇幅里头。而原本反抗耶稣的群众,变成了传递耶稣邀请的人。

[9] 殷保罗,《慕迪神学手册》,姚锦燊译(香港:福音证主,1991),77-84。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060 从马可福音十章17-31节透析耶稣对跟随者的要求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