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之声网站最新公告信息

wei059 灵魂不灭

专题讨论 活水之声录音室 362℃ 0评论


www.livingwaterstudio.net

撰稿:楷文
wei059  灵魂不灭

灵魂不灭


文稿类别:阅读报告
作者:伯特纳 Loraine Boethner
译者:赵中辉
书名:灵魂不灭

卷一:肉体的死——

伯氏将肉体的死归纳为:

一、灵死——就是灵魂与神分离的,简单的诠释就是说,灵死就是撒旦与魔鬼所居的情况,也就是当初在伊甸园中威胁亚当根本的刑罚。但是因着神普遍恩典的缘故,全然堕落的人类不至于坠落至无底深渊,人类还是受限于一定的罪恶范畴里头;

二、身死——身体与灵魂分离,亦是为罪受刑的一部分。因着人是由土而出,因此在人类死的时候,人的身体也复归于土。这样一种看似无可挽回的局面,因着主耶稣为祂百姓在十字架所完成的救赎工作以后,得以征服,最终相信与归顺的人将领受荣耀复活的身体;

三、永死——是灵死一种无止境的延续。伯克富教授将之形容为灵死的巅峰,即:现在的约束除去,罪之败坏已完成其工作(神愤怒的重担降在被咒诅者身上,一种完全与喜乐之源的神分离)。综上所述,人类不但必须面对第一次的死——肉身的死,同时也必须面对第二次的死——属灵的死(在救恩以外的人,与神永远的分离 启二十12-25)。贪生怕死乃人之常情,但是更遗憾的是人无法凭着德行寻求自己的救恩(人无法付上罪的赎价)。但值得雀跃的是,在我们所不能行的窘境当中,神早已藉由“主动顺服”与“被动顺服”叫我们得以恢复与祂的关系,进而进入天堂的门户——死亡的毒狗经已被吞灭(林前 十五54)。

应用——

无可否认即便归入神的国度,成为神的子民以后,信徒仍需面对苦难与死亡。但是,因为耶稣基督已经为我们的罪担当了真正的刑罚,故此我们不当视之为一种刑罚(即便恶人与信徒之死从外表看起来似乎没有差异,但是在神的眼光来看,确实有霄壤之别),而是更应该看作是一种管教的手段——使我们得以经历并得到道德与属灵的地步。倘若能以这样一种末世性的视野来面对死亡的话,我们或许就能更多明白保罗所说的“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的无比的,然而我现在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一 23-24)。我们并不是惧怕死亡的来到,也不是倒数性的数算着自己还能在这个世界存活多少日子。相反的,而是甘愿在今生活着,尽一切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天国的事工,竭力追求自己的恩典中的长进,视死如归(其实,死亡不过是生命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新方向的转移,死亡并不是表明终结,乃是丰盛生命的起头),直到使命完成。诚如 Adoniram Judson所描述的:“当基督召我回家的时候,我就像小学生放学高兴回家一样,死对我而言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惊恐。”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卷二:灵魂不灭——

唯物主义的哲学主张人死后并没有人格的存在——主张人死如灯灭,根本没有什么灵魂(人与动植物并没有差别,死后就只剩下灰尘而已)。但是,这样的一种理论与基督的信仰及神全然公义的属性产生矛盾点。故此,为了证明神的公义,来生是有必要的,否则宇宙间的道德秩序即不寻常(恶人似乎凡事顺利,而遵守主道的人往往为真理所屈)。如果人死真的如灯灭,那么我们在今生的生活就是一种嘲笑而已——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十五19)。人生的灭灯不足以惩罚罪恶,也不适于赏善。换言之,如果有一位公义的神,来生是必定有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创 十八25)。在全备的信仰根基底下,我们深信公义的神绝不会容许恶不受罚,善不得赏。伯氏生动的运用鹰被关在笼子里的比喻让我们看见,神造我们乃是为了那更大的所在,而不是叫我们苟安在此尘世。人在今世的生活就好像是训练阶段,主要是为了那严肃的生活而预备。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免遇到挫败1与缺乏,我们或许深刻觉得必须加上许多别的事情,方能使人生美满。回顾我们以往所失去的机会,我们就觉得如果能重度此生,那么就能有更多的成就。至于作所吩咐我们作的事,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是我们应作的(路十七10)。我们就好像军队中的新兵,在受猛烈的训练之后,将来在较大的单位中服务。坟墓并不是一条死胡同,乃是引至将来更丰盛生活的道路。今生不过是序幕,而我们的生存基本范围那是在未来,只有在那里才得以完全,没有疾病,没有死亡。

应用——

这个世界的确充斥着许多不公不义的事情,我们不是没有想过想要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手段去处理、去解决。但是,这样的一种“处理”似乎与我们的信仰的核心严重的相违背,我们到底该如何是好呢?我们似乎只能默默忍受。难道身为基督徒就只能哑子吃黄连?伯氏就灵魂不灭的思考进路为我们带来正面积极的氛围,我们的今生不可能就只有今生,一切今生作恶为受到报应的也不是最终的结局。在神公义的属性当中,他必定审判——恶的必定遭受惩罚,善的必定得着纪念。因此,在这样的一种前设底下,我们就能轻看今世所面对不公不义的事情(无论是教会、社会、群体等等)。信徒并不是以“阿Q精神”来面对或者逃避,而是我们深信伸冤在主,主必定会报应。在神的护理之下必定无差错,因此我们无需置疑也不需要揣测,只管尽上一切我们当尽的责任,只管忠心到底的完成神在我们生命的托付,至于其他的,我们就安心的交在神的手上。无需为着无法看见报应临到恶人而耿耿于怀,因为我们深信公义的主必定不会违背自己的属性。灵魂不灭对信徒来说有着一种永恒属天福乐的盼望,对恶人来说即是永死,永远与神分离。换言之,义人的道路总是更加的宽广,更加的蒙神的祝福而恶人的道路总是向下的,以致陷入更大、更可怕的罪中。求神帮助我们,让我们预备好自己的生命为主所用——凭着信心领取祂丰盛的应许,尽管世界的价值观被恶人所扭曲,但这并无法夺走神美好的旨意。

卷三、居间之境——

论到居间之境,圣经很少提及,因为这并不是终极的状态。但是,从几处的圣经记载让我们得知无论是善人或者是恶人,在死后是处在一种有知觉的境况当中,义人是喜乐的而恶人是愁苦的(林后五8;腓一13)。而在启示录十四章13节记载了居间之境中最清楚的一节:“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乐。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圣经教训我们,义人死时所进入的境界,是有知觉的,圣洁的,喜乐的,惟有复活与审判才能使此境界扩大而成为永久性的。换言之,身体死后是进入一种更高尚的境界——灵魂脱离世界的限制,不再受罪的污染,其心志与属灵机能比从前更为活泼。第二次试验 Second Probation——圣经一致说明义人与恶人的境遇,在死后已经盖棺定论(路十六19-31)。圣经没有任何一处经文作为第二次得救机会的基础。圣经一贯的教训,就是人在今世来决定他善恶的命运,等到死的时候,那命运就继续到永世。

应用——

第二次机会的幻说是建立在神慈爱属性的基础上,同时也彼得前书三章18节作为依据,但是,我们清楚知道那段经文只适用于那些死于基督钉十字架以前之时的人身上,并不适用于那些已经听闻福音而拒绝的人。根据严格的解经学,这段经文并不是为那些今生拒绝神福音的人所预备的“后路”;因为凡不信而死的人就是永远死亡。就神学层面而言,以上两项分歧乃归咎在对神属性认知的偏差以及解经方法的问题。当我们强调神慈爱的属性时,亦不能忽略神的绝对公义也必须被满足;与此同时,我们的解经必须更加的全面,而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从上下文,从经文的整体脉络当中发掘神话语当中的教导,而不是将我们的意思注入神的话语当中。错误的解经与神学立场认知将带来不同的信仰态度,当我们认真看待神的福音工作及失丧灵魂迫切的需要时,我们就不敢怠慢,也不会再为自己找藉口来耽误神福音的工作。如果能有第二次的悔改,那么我们何须枉费心机在宣教的事工上呢?机会只有一次——把握今朝,广传福音。
©©您正在浏览的内容出自活水之声录音室www.livingwaterstudio.net神祝福您!©©

转载请注明:活水之声 » wei059 灵魂不灭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